收藏圈的小众之光,他用十八年淘出数千件老青岛文献
1928年的中山路老照片、1949年的《胶东日报》、1984年的自行车“驾照”……在青岛市民邹勇的二居室里,珍藏了数千件青岛本土古籍文献,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九年。近二十年来,这位民间收藏爱好者始终奔走在文献搜集的路上,用承载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的故纸,不断拓宽青岛城市记忆之源。
文章插图
用老文献为城市历史提供真实底稿
“西岭山上俗人家,一书一猫一壶茶。莫问余生何所寄,故纸堆里参晚霞。”这是邹勇当下生活的诗意写照。54岁的邹勇是一名退役军人,在2003年之前,他的收藏对象以书画与古籍为主。“地方文献不仅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也是了解与研究城市发展的资源宝库。”后来,他在好友的影响下,开始收藏青岛的历史文献。
文章插图
从借书证、兵役证到结婚证、计划生育证等,文献收藏的品类繁杂,也平添了一分烟火气。造访藏友,逛文玩市场,借助网络从国外“寻宝”,邹勇的日常大抵如此。别人眼中不起眼的老物件,都是他心尖儿上的稀罕物。如今,他手头已有数千件文献藏品,涉及老照片、老地图等数十个类别。
亲手淘出“青岛首批十大珍贵档案”
当采访人员来到邹勇家时,他拿出了精心装裱的压箱宝——《午山村王氏家族地契》,该文献记录了青岛自清朝至新中国初期200多年土地流转的制度变革,并于2015年被列为青岛首批十大珍贵档案。
文章插图
“十年前,我去古玩城寻宝时,偶然间发现了这些民契、官契、地亩册等档案,当时从中挑了几张品相不错的。”邹勇回家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地契均属于午山村王氏家族,一周后他再次到访那家店,统共买回了30件相关文献。为了考证物证,他还专门找到了该氏族的族谱。
文章插图
从事地方文献收藏工作,大量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邹勇告诉采访人员,青岛市所有的县志他都通读过,仅相关工具书就多大数百册,他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一步斋”。“当地有什么知名人物,他有什么事迹,我必须有所了解,这样见到相关文献我才能有意识去收藏。”他说。
且收藏且梳理,让故纸堆变“活资源”
“青岛记忆”“契约精神”“信用之宝”……采访人员在邹勇家中看到数十枚印章,他以此记录自己的收藏历程与心得。“百年无废纸”是他最喜爱的一方印,在他看来,故纸唯有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我们方能知晓与认可它的价值。
文章插图
开微博,写公众号,发抖音。尽管整日与老物件打交道,但邹勇的思想却并未落伍,他利用新媒体矩阵与网友分享文献背后的故事,为公众提供一个管窥时代的窗口。
【收藏圈的小众之光,他用十八年淘出数千件老青岛文献】
文章插图
“收藏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回头去梳理,要让这些文献为大众所用。”邹勇认为,展览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文献展现形式,他更希望提取其中的精华,出一本画册或书籍,从而进行系统呈现。(青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刘琴 图/魏若忻)
- 和珅随手写的奏折,字迹胜于现今的一些书法家,其作品被故宫收藏
- 书法国画定制收藏《金石可镂》《舍得》《丈夫志四海》
- 欲收藏,先懂行紫砂壶收藏这样的当不能上
- 副市长辞职创业,身家上亿后痴迷收藏,曾说死后80亿收藏全交国家
- 强推好看到炸裂的4本良品小说,新点子新立意新流派,抓紧收藏
- 猪六六最终还是失去了真爱......这些爱情语录值得收藏!
- 福建商人收藏一件宝贝,全国唯一一件,专家24次登门:捐给国家吧
- 值收藏:盘点总结翡翠知识系列十六
- 奇石是不是人人都能收藏?
- 竹子能做到多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