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500多例疑似病例流调背後 是他们日以继夜的付出( 二 )

  两人一组 , 拉着流调箱 , 他们就出发 , 最多的一次一晚上有六七组成员奔赴各处 。 郑雅旭给记者展示了流调箱里的“宝贝”——N95口罩、防护服、鞋套、护目镜、手套、消毒剂 , 根据具体情况会配有3M面罩、滤棉 , 可防喷溅、气溶胶 , 一个箱子配的是2-3人装备 。

  工作日以继夜是常态 , 最“早”的一次 , 郑雅旭流调完後回到单位已是清晨6点 。 上周她回了一次家 , 吃了晚饭後急匆匆赶回单位 , 晚上10点多继续开会 , 这样她都没觉得辛苦 , 只是 到儿子对别人说:“妈妈很辛苦的 , 她在打仗 。 ”郑雅旭没忍住 , 红了眼眶 。

  虽然现在上报的病例在减少 , 但这并不意味着流调青年的工作节奏能放缓 , “流调的工作减少後 , 我们还要思考下一步如何防控、如何优化数据监测等 。 ”

  郑雅旭始终记得刚进大学时 , 一位老教授所言:“预防医学是不被公众所关注的 , 但你们今後的工作 , 是为整个人群的健康服务 。 ”这句话深深刻进了郑雅旭的心里 , 这是份责任 , 也是工作的意义所在 。

  制表高手:宫霄欢

  时间、地点、住哪 , 都含在表格中

  “阿姨 , 您在武汉的时候周围有人出现过发烧、咳嗽吗?”

  “阿姨 , 您发病後去过医院看病吗?”

  宫霄欢一声声“阿姨”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 彼时 , 躺在同仁医院隔离病房里的“阿姨” , 在第二天被确诊为上海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 而穿上全套二级防护装备的宫霄欢 , 拿着表格 , 在她身旁做面对面调查 。

  宫霄欢是市疾控中心团委委员、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急性传染病防治科主管医师 。 他们接到长宁区疾控中心的电话是1月16日 , 对方说 , 从武汉来沪的陈阿姨因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 , 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同仁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 高度疑似新冠肺炎 。

  拉上流调箱 , 宫霄欢和搭档肖文佳就出发赶至医院 。 在陈阿姨女儿那得知 , 病人是从武汉到女儿家里过年 , 在武汉就有症状 。 到上海後没有去过其他地方 , 密切接触者只有女儿、女婿 。 到医院就诊也是女儿开车前往 , 未涉及公共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