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杠杆资金多渠道入市:券商两融剧增场外配资重燃

春节后股市再度火爆 , 截至3月4日 , 春节以来沪指已累计上涨10.86% , 创业板指上涨22.63% 。 2月19日至3月3日 , A股更是连续10个交易日成交规模超万亿 。
伴随着A股行情被点燃 , 杠杆炒股逐渐兴起 , 2月以来两融余额累计增加941.71亿元(根据3月3日披露信息计算) , 其中整个2月融资余额大增约610亿元 , 创下了2019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增额 。 多名券商营业部人士谈道 , 融资客风险偏好得到修复 , 加杠杆热情有所升温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注意到 , 除了正规的两融途径外 , 场外配资活动也正在悄然复苏 。 多家配资公司人士谈道 , 随着行情好转 , 投资者融资需求上升 。 而除了境内的“杠杆”资金外 , 还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将目光放到了资金成本更低的“港资” 。
A股杠杆资金多渠道入市:券商两融剧增场外配资重燃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场外配资升温

春节之后 , 大盘暴跌后逐渐转暖 , 截至目前 , 沪指已经站上三千点 , 创业板指表现更为强势 , 一度冲上2293.46的最高点 , 截至3月4日报收于2169.44点 。
随着市场日渐活跃 , 市场对于杠杆资金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 。
“行情一好 , 找我们的客户就会多起来 , 开年如果没有疫情的话 , 我们的生意会更好 。 ”深圳一家配资公司业务经理受访说道 。
尽管受疫情影响 , 各行各业的正常业务受到一定冲击 , 但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配资公司都已早早“线上办公” 。 据前述业务经理介绍 , “合同可以快递邮寄给你 , 保证金打过来之后5分钟就可以放款 , 如果资金量比较大的话 , 你也可以选择来我们的办公地点签合同 。 ”
从杠杆来看 , 采访人员暗访的三家线下配资公司的杠杆一般在5倍以内 , 本金5万起步 , 资金成本在月息1.4%-1.8%不等 , 一般要求单票仓位在30%-40% , 大多数客户经理建议配置2-3只股票 。
其中给出最高杠杆(5倍)的配资公司业务经理介绍称:“5倍杠杆的月息在1.8%左右 , 按月签合同 。 (如果本金到100万)可以给你降到1.6%的月息 , 不能再少了 , 现在银行拿钱成本也到1分了 。 ”
具体来看 , 目前场外配资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 配资公司与投资者提前约定保证金、资金成本和签约期限等 , 再由配资公司提供证券账户 , 授权给投资者发送投资指令的权限和查询的权限 , 同时 , 要求投资人将初始保证金划转至备案账户 。 随后 , 投资者可以利用配资公司提供的账户进行交易 。
不过 , 配资公司为了保障运营安全 , 会提前与投资者约定好风险条款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从一份个人独立账户的配资合同了解到 , 风控条款包括 , 投资人不得买入当日跌幅超过8%以及连续跌停后首次打开跌停的股票(打开跌停的全日 , 无论反弹幅度大小 , 均不可买入);不得买入恢复上市首日等无涨跌幅度限制的股票;单只股票持仓总市值不得超过该股票前5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的10%(涨停或重大事项停牌的除外)等 。
此外 , 双方还会约定预警线、平仓线 , 一般操作为当盘中交易账户保证金低于60%(含本数)时为警戒线 , 此时业务经理会通知投资者补仓 , 甚至有权利进行减仓和冻结部分资金使用权限;当盘中交易账户保证金低于50%(含本数)时为平仓线 , 配资公司将强行平仓 。
“如果盈利了 , 在合同终止前也可以提前提取 , 我们公司是按照1万整数倍提取 , T+1到账 。 ”深圳另一家从事股票配资业务的客户经理指出 。
据北京一家配资业务经理介绍 , 但凡做过配资业务的“老客户” , 对配资依赖程度比较高 , 且普遍会采用高杠杆 , “我这里的客户一般都是满杠杆(4倍) , 配一到两倍的人很少来找我们配 , 毕竟利息差不了太多 , 也就1-2个点 。 按照80万本金 , 4倍杠杆是月息1.5左右 , 二倍、三倍会低一点 , 在1.3左右 。 ”
相较场外配资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两融投资者的风格相对则谨慎些 , 杠杆一般在1:1以内 , 但交易热情也丝毫不落下风 。
春节以来 , 融资余额从2月3日的1.02万亿元激增至3月3日的1.10万亿元 , 其中2月26日两融余额还曾突破1.11万亿的最高值 。
深圳一家中型券商营业部人士对采访人员指出 , “(两融)生意好 , 周期来了 。 (疫情之下)大家都没事可做 , 股市又有赚钱效应 。 ”
但从新开户数上看 , 变化并不明显 。 前述营业部人士补充指出 , 受疫情影响 , “营业部基本没有现场客户了 , 而期权、创业板、两融都得临柜开通 。 ”
不过 , 该业务人员也表示:“两融客户对证券营业部来说都是重要客户了 , 只要客户能出门 , 都会想办法解决 。 ”

香港配资兴起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境内的“杠杆”资金外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还注意到 , 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将目光放到了资金成本更低的“港资” 。
近日 , 采访人员从社交平台上就看到这样一则信息——“针对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大户融资 , 香港券商最高授信三倍杠杆单票满仓 , 通过陆股通和QFII交易通道 , 使用香港低成本资金 , 放大杠杆购买A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