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教育的生死淘汰赛( 四 )
再来看第二种路径 。 从消费端来看 , 用户在线上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能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 , 更具互动性、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品牌 。
洋葱学院利用技术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 , 在线上创造了一种与学生的直接联系 。 它通过用户在线学习的行为 , 了解用户集中精力的程度 , 记录用户的学习结果 , 也能根据试题结果给用户调整课程进度和题目难度 。 它在实现了个性化的同时 , 也提升了效率 。 这些努力 , 在线下是很难规模化实现的 。
比如 , 流利说用语音识别引擎部分替代口语陪练老师 , 提高用户自学英语的效率 。
再举一个例子 。 乐器学习是一件枯燥严肃的事情 , 峰瑞投资的迷鹿音乐 , 以智能音频识别的方式完成了实时的音频交互和教学反馈 。 它让学习过程极具娱乐性和互动性 , 引发好奇 , 唤起探究 。
峰瑞投资的移动互联网英语学习平台扇贝也一样 。 它根据用户对单词的熟悉程度 , 按照记忆曲线 , 安排用户的学习进度和内容 。 用户还能够通过单词对战的方式 , 跟微信好友通过玩游戏背单词 。
不论是更好的交互 , 还是实现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 , 这些来自线上的独特体验和服务 , 是在线教育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疫情期间 , 洋葱学院的日活跃用户增长了 6 倍 , 迷鹿音乐和扇贝的用户增长与收入也都创了新高 。
提供高品质的在线教育服务 , 是有门槛的 。 即便线下教育巨头想快速跟进 , 也免不了踩坑 , 毕竟线上是新业务 , 在线教育平台们曾经走过的路 , 它们也得趟一遍 。
除了优化供给端的成本结构与效率 , 以及改进需求端的体验之外 , 线上教育品牌的第三道路是 , 在收费教育内容上做创新 , 拓展收费类教育内容的外延 。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 充分发挥线上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 , 然后把线下偏长尾的学习需求搬到线上 。
以得到为例 。 你可以在上面跟着巴菲特学看财报 , 了解天文通识 , 也可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皮肤、处理亲子关系 。 在线下 , 要就这些话题召集一群人开一门培训课 , 是件很难的事情 。 把它们搬到线上 , 难度则大幅下降 。 你甚至会惊讶地发现 , 许多我们以为的小需求 , 都有广大的受众 。
是的 , 细分市场正在崛起 。 峰瑞投资的 Momself 搭建了 M-O-M 课程体系 , 覆盖「积极养育、自我成长、愉悦生活」三个女性最为关注的领域 。 它已经开发了多个受用户欢迎的产品 , 不仅有专门为妈妈群体设计的时间自由训练营、极简正念瑜伽课 , 还有亲子财商课、爱与性的实操手册等课程 。
很多在地面课堂上没法正襟危坐去学的内容 , 在 K12 教育品牌少年得到上都能找到 。 在我们看来 , 它扩宽了两个外延:一 , 语文课部分 , 不是冲着帮孩子补习课文 , 而是用自己总结的新工具和模型 , 帮孩子习得结构思维和写作手法 。 二 , 阅读部分 , 不论是《哈利波特阅读课》、《少年宇宙课》 , 还是恐龙学家精讲 30 种恐龙的课程 , 它们更多地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 拓展视野 。
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是:和零售行业一样 , 线下教育机构批量上线的时候 , 也有线上教育平台开始去到线下 , 这会是条好走的路吗?
不难想到 , 线上平台去线下 , 能够丰富用户的体验 。 我们看到的挑战是 , 教育品牌从线上转型线下需要去思考:线上和线下业务究竟谁是谁的漏斗 , 谁是谁的补充 , 也需要去解决线下单位效率不高的问题 。
03 四个开放性的问题
我们也想和你探讨几个问题 , 这几个问题我们有初步答案(但是不太确定) 。 希望能与行业里长期浸润的创始人、行业专家交流请教 。
1. 教育向来很难出平台 , 疫情过后 , 随着教育的供给增加 , 是否会诞生新的平台类的公司?
疫情改变了教育供给端的行为习惯 , 海量老师的本领都变强了很多 。 他们既会在线下教 , 也学会了线上服务 , 直播、录播等各种教学形态都不在话下 。 通俗点说 , 一个老师能当多个老师来用 , 满足不同场景的教学需要 。
- 人民网@【战“疫”说理】疫情防控中如何有效实现经济复苏?
- 「百度」百度发布直播搜索大数据:疫情下电商及知识类直播增速明显
- 「新华网」中美举行网络研讨会分享抗击疫情经验
- 「新华网」亚行:新冠疫情将导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放缓
- 中新网:美国多地延长应对疫情的临时政策
- 北京商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工信部: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
- 『行知至知行』PTA:加工利润提供探底空间
- 「泱泱世界里」粮食概念股走一波,要开始屯粮了吗?
- 疫情过后,中国将引领经济复苏
- 『新闻晨报』 全球疫情拐点何时到来?钟南山最新预判:全球疫情拐点或在4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