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员工:权宜还是趋势? 大多数共用员工只能“打下手”( 二 )

  盒马方面解释称 , “配送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 , 他们需要对门店周边以及三公里内的环境 , 甚至每一栋楼都了解得非常清楚 。 此外 , 在上门之後 , 怎麽去接触顾客 , 这方面的防疫培训要比在门店岗位高很多 , 整个培训的时间会更长一点 。 特殊时期 , 我们选择集中配送的方式 , 优化路线 , 提高每一次带出去的单量 , 可能会造成配送延期 。 ”

  家住海珠区的骑手肖文龙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 , 对附近路线和办公楼、居民区位置了如指掌 。 平时他每日配送单量约为40单 , 疫情期间高峰时期能达到120单 , 新加入的共用员工很难达到这个数 。

  与之类似 , 京东旗下7FRESH引入的共用员工也都被安排至分拣、摆架等相对容易的工作 。 但事实上 , 对於电商平台来说 , 用工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在疫情期间一定是快递人员 。 和其他岗位相比 , 快递、配送人员需要更长的培训时间以及更高的人员成本 。

  分析:“共用员工”或成未来用工新趋势

  疫情之後“共用员工”能走多远?北京市天平(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欧卫安认为 , “共用员工”是特殊情形下产生的一种临时用工模式 , 涉及比较复杂的法律关系 , 对於企业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法律风险 。 “共用员工”可能只是当前的权宜之举 , 在疫情结束後可能不会继续大规模存在 。 某连锁火锅店有关人士表示对於“共用员工”这种新事物 , 企业存在一定顾虑 。 “我们是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单位 , 如果员工在共用期间出现问题 , 责任需要我们承担 。 如果未来这种用工形式要进一步推广 , 还需要在规章制度方面进行完善 , 更好地维护三方的权利 。 ”

  也有一些受访企业对“共用员工”较为看好 。 哈罗单车负责人赵业舟说 , 共用单车行业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 , 每年夏季都有突出的用工需求 。 “其实‘共用员工’的需求一直都在 , 例如每年双十一期间物流的需求特别大 , 和我们一样 , 企业往年都是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进行调配 。 ”

  实际上 , 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 灵活用工模式已经成为主流 。 据公开资料显示 , 2019年 , 日本企业界灵活用工渗透率已高达49% , 美国紧随其後达到42% 。 《2019年中国灵活用工发展白皮书》显示 , 2019年灵活用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 企业采用灵活用工的比例达到44.6% , 68.7%的企业明确表示将在未来采用灵活用工 , 超过9成员工愿意尝试灵活用工的岗位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 疫情期间“共用员工”成为潮流 , 是因为在暂时劳动力过剩的传统餐饮业与劳动力暂时紧缺的新兴电商零售平台之间 , 激发了劳动共用 , 传统餐饮企业、电商零售平台和员工三方都解了燃眉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