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能征惯战之士无数, 为何独尊关羽为圣( 二 )
文章插图
以关羽发动的襄樊大战论,由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以成败论英雄,这场大战是以关羽的败亡降下帷幕的,很多人就喜欢以之为论据大斥关羽的种种不是,指责关羽太过盲动,以至于自己身死之外,还葬送了蜀汉集团的大好前程。但是,从来兵凶战危,战场上的情况转瞬万变,没有谁能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没有谁有百分百的胜算。假若不是事后诸葛亮,我们在关羽发起这场大战之前,设身置地地来想,这场大战是否发动得毫无道理。襄樊大战的爆发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此前一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刘备发起汉中之战,不但占有了汉中之地,还阵斩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被迫亲征,但刘备拒险而守,曹操寻找不到有利战机,不得已撤兵。刘备由此具备了出秦川的条件,则曹操的大军必要分重兵据守关中。而蜀东孟达、李平(李严)的军队已从房陵进攻上庸,刘封则从汉中沿沔水顺流而下相夹击,迫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关羽所驻守的荆州,襄、樊掌握在曹操手中,江夏、长沙、桂阳操控在东吴手里,关羽所据只有南郡、零陵和武陵,生存压力比较大。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又给刘备及其集团策划好了战略大方向:曹操势力强劲、风头无两,暂时难于与之争锋;孙权积父兄三代功业割据有江东,可以以之为外援而不可以图谋,刘备集团能够经营的唯有荆、益二州。一旦跨有荆、益二州,制定、执行好内外政策,静观天下有变,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军队挺进宛县、洛阳,刘备亲率益州大军出师秦川,雄图大业可成,汉室可复兴。刘备在其后的行动中,都严格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思想规划执行。而在刘备的心目中,关羽显然就是那个“率领荆州军队挺进宛县、洛阳”的最佳人选,否则也不会让关羽独领一军来驻守来镇守战略要地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年,关羽已经年近六旬了,自然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文章插图
刘备已经胜利夺取汉中,出师秦川的条件已经具备。上庸申耽已经投降,后顾之忧似乎已经解除。另外,樊城守将曹仁虽然已经平定了宛城的侯音之乱,但宛城被屠,曹仁的后方不稳。作为一个军人,关羽负起应有的责任感,他认为出宛、洛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选择了进击魏国驻守的樊城。虽说蜀汉和孙吴在建安二十年达成了协议,荆州分属已定,但来自东吴的威胁,关羽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他知难而进,愈加彰显出要克复中原、忠于汉室的碧血丹心。一句话,关羽的北伐,其气概和决心一点都不输于诸葛亮之五出祁山。
文章插图
为了防备孙吴小人使坏,关羽曾做了精心的准备:修筑江陵城、建造烽火台预警系统、训练水军。关羽认为,一旦出击樊城顺利,东吴方面如果要搞什么小动作,自己有这套烽火台预警系统,足可解决一切问题。反过来说,关羽如果不在这个时候进击樊城,一旦樊城的曹仁打过来,始终不忘收复荆州的东吴说不定会配合曹军做出什么事来。主动出击,反而会占据先机。于是,襄樊之战就打响了。初期战事完全按照关羽的设想发展,进展顺利,梁、郏、陆浑等地反曹势力纷纷遥接关羽的印信和号令,形势大好。但遗憾的是,关羽孤军北伐,没有得到有力的策应和援助,樊城守将曹仁以死坚守,曹操的援军源源不断地赶来,东吴忽然背后捅刀,糜芳、傅士仁又不战而降,江陵城中将士的妻、子都做了俘虏,关羽的部众散尽,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关羽在临沮兵败被杀。关羽的兵败身死影响巨大,也最终构定了三国格局,使整个蜀汉国成了偏安一隅的小国。但无论如何关羽是以己一支偏师对抗孙、曹两大集团,虽败犹荣。楚汉相争,项羽是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刘邦一点点逆袭,最终在垓下做了逃兵,逃来逃去,在乌江自刎,尚且成为光照千古的大英雄。关羽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审时度势,强挑横梁,可谓气吞山河,并且搅得中原天翻地覆,几乎就要成功,壮哉!纵观整个三国时期的大规模战事,以一人挑大梁独唱主角的,仅此一出!无怪于刘晔因称赞:“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综上所述,个人武力超群,军事能力一流,影响力巨大,个人生死关系到天下局势的变化,赤心报国,行事历历落落,以忠义自律,死而后已,则关羽被尊为“武圣”,实至名归。
- 盎然生机寓吉祥
- 拜观音菩萨时,牢记这三句话,好运自然来!
- 一和尚被皇帝逼迫吃肉,和尚吃肉前说了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 入宫探宝——清珊瑚小朝珠
- 中华文明始祖黄帝来自古巴比伦,西方学者这一说法从何而来?
- 小凤仙在蔡锷死后的归宿: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
-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打亲戚工”,网友:有道理!
- 自古流传到现在,还在供奉的财神爷原形到底是谁
- 莆田有钱人的嫁妆!竟被丢在路边……
- 若评《天龙八部》中的外貌协会会长 谁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