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防营”买的红格衬衣、花衬衫、米色风衣、水磨军绿色休闲风衣、牛仔裤、喇叭裤、棕色皮鞋,以至于毕业后上班穿过好长时间,款式都不落后,仍然很时尚。
当年“海防营”市场,上面是角铁和螺纹钢作骨架,镶嵌绿色玻璃钢做屋面,以遮太阳透光,中间用钢管和铁丝网,下面是一米高的水泥台面,里面有格便于存放货物。
从东头进入大棚,货架上鞋帽衣服,摆满了柜台间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脚步也停不下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响彻在四面敞开的大棚子里。那些盛满了货物的箱子和蓝红白相间条状蛇皮袋,那些汇聚在一起的日用百货密密麻麻地摆满水泥台面。铁丝网格上挂满了各种的包,一排排各种的眼镜、电子手表,什么样的小百货都有,价格还便宜。
两长排水泥柜台上,有卖服装的、卖皮鞋的,还有平铺台面上一卷卷布料的,它们被卷成长条或叠成方块,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色彩以及好看的条纹图案。给那个时代,穿衣服单一色调,增加了一抹靓色。
大棚内,人头攒动。录音机循环播放着苏芮演唱的《酒干倘卖无》、梅艳芳演唱的《似水流年》、甄妮演唱的《再度孤烛》流行歌曲。磁带包装,五颜六色,多种多样。柯达胶卷,堆积如山,一次性成像冲洗照片,向过往行人不遗余力展示着清晰度。还有各种小家电,电子计算机、吹风机、小霸王游戏机。不管什么时候,总会刺激你的神经,让你的脚步停下来,在每一个摊位前流连忘返。
每一次星期天去“海防营”,看着新货与旧货的交替,看着买卖双方的讨价论价的争吵,就对海防营市场的记忆又深刻了一次……
再往外围,“海防营”辐射到了西起烟台印染厂和大海阳路口,东至现在振华商厦门前的路口,贯通了整个西大街。新华书店、大光明电影院,还有各类的旅馆、饭店、土产杂品店都在“海防营”的周围。只要有买东西的想法,本地和外地的人,大多数都会到“海防营”去逛逛看看。
“海防营”发展的初始阶段,里面的经营者大多是南方人,整面的柜台被他们从温州、义乌等各个地方运来的商品占据。也有挑着担子经营者,一篮纽扣、两筐眼镜、几盒电子手表。在柜台夹缝里,大棚内外间,甩着听不懂的家乡土话吆喝贩卖,经营者鲜少有本地人加入商贩的行列。
这座农贸大集一样的地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一个商品集散地,架起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桥梁,成就了一个时代大型商业圈的雏形。这种商业模式扩散膨胀,也快速地用琳琅的商品,刺激着芝罘人的神经,让一部分觉醒者,走进了经营者的队伍。
那个年代,芝罘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与“海防营”发生着关联。一个月中,逛几次“海防营”,买几件日用品,或小家电产品。星期天家人、朋友、同学三三两两去“海防营”周边下个馆子,吃上“烟台焖子”、“鸡蛋金丝馄饨”、“兰州牛肉拉面”、“苟不理”包子。再吃上个蛤蜊、烤肉串,用罐头瓶喝个啤酒,竟然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仪式感。
这座清廷为加强海防设立的“海防营”,近代因经济发展而开发的“海防营”,如今在芝罘人的记忆里越走越远,但它留给这座城市的历史、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担当却刻入了史册。
“海防营”创造着那段时光里的贸易神话。
如烟往事,历历在目。三年的学校生活,青涩而美好。恰同学年少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背着画夹、军用水壶,带着水粉盒、画凳。用脚步丈量了芝罘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触摸了芝罘的大街和小巷;用色彩渲染了芝罘的鲜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风土人情。
曾经的金沟寨、清泉、初家已成为了莱山新地标。黄海明珠栈桥,潮起潮落,依然挺立迎接东方升起的太阳。
当年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解放路、北马路,南大街、西南河、世回尧、白石村、南山公园、葡萄山、烟台山交际处、东风电影院、体育场、青年路、凤凰台、发电厂、烟台港、火车站广场……见证了难忘的足迹。
我用激情的画笔,一次次描绘了学校周边的海军航院、烟台山、朝阳街、海水浴场、奇山所、毓璜顶、北大庙、东炮台、福建会馆……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三十多年前,经典的写生画作,让我触景生情。如今,拥有记忆,人生才得以丰润,岁月才满溢诗情。耽于回忆,青春却难免苍白,木人石心亦伤怀,岁月沉淀了故事。
三十多年后,青春流逝,转眼,已到天命之年。谁还会记起那些年的青春,曾经以为自己苦苦追寻不舍放弃的人和事,最初的那一段美好的心情故事。
- 超市|3月1日起,青岛这家超市将闭店,店方回应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荠菜春笋|尝一口野菜,来一场舌尖上的踏青
- 九楼四塔八大寺|游丹青长卷 寻正定胜迹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石碑|青未了|开山,祭奠年轻的诗魂
- 豆腐丁|青豆虾仁炒豆腐
- 牛筋牛肉|青椒炖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