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刺绣协会|广元朝天区麻柳乡以刺绣做靓“一村一品”招牌

2月23日8时许,平均海拔1200多米的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白雪茫茫,街上少见行人来往,只有广场上那棵千年麻柳树傲然挺立在白雪中。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广场另一边的虞美人麻柳刺绣协会所在的办公室。室内明亮温暖,绣女们手捧针线一边刺绣,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欢快的笑声传递出了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麻柳因“绣”闻名
麻柳乡位于朝天区东南部,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美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的发源地。麻柳刺绣俗称“扎花”,绣制时不用底稿,而是通过“数底布的丝线”来确定刺绣图案的大小和位置,处处洋溢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狮儿滚绣球、松鹤延年、蝶恋花……这些曾经常出现在老物件上的图案花纹,如今正通过麻柳刺绣走进画框,变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麻柳乡因麻柳刺绣位列其中。
近年来,麻柳乡不仅组建起虞美人麻柳刺绣协会,还打造了18公里的刺绣文化长廊,规划建设了以麻柳乡场镇为中心的麻柳刺绣小镇、麻柳刺绣传习所。
“麻柳刺绣现有区级以上传承人12 人,其中还有一个国家级传承人、一个省级传承人。”在麻柳乡工作30多年的严应国说,在她们的示范带动下,虞美人麻柳刺绣协会采用“公司+专合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会员400余人,遍及5 个村(社区)及周边乡镇、村社,并将麻柳刺绣发展为当地农妇增收的来源之一。
2021年,麻柳乡共有麻柳刺绣作品成品9000余件,年产值3000余万元。此外,该乡以麻柳刺绣品牌为推手,带动乡内特色农产品销售2200 余万元,占全乡生产总值的36.66%。
脱贫得“绣”助力
在麻柳乡虞美人麻柳刺绣协会,低头刺绣的绣女黄维林引起了大家注意。只见她右手拿针,左手拿布,时而数数白色底布的格子,时而飞针走线。34岁的黄维林是一名外嫁媳妇,圆润的脸上或凝神、或浅笑、或思索。再走近一看,白色底布上一只红色蝴蝶栩栩如生……
“是麻柳刺绣给我和家人的生活带来了转变,以前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日子。”黄维林说,2014年因丈夫和婆婆生病,她家被识别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后,在麻柳刺绣国家级传承人张菊花带领下,黄维林加入到学习麻柳刺绣的队伍。心灵手巧的黄维林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了从帮老师穿针引线到单独完成绣品的转变。她的刺绣作品“狮儿滚绣球”卖到了1200元。
2016年,在麻柳刺绣助力下,黄维林一家成功脱贫,黄维林也被评为麻柳刺绣区级传承人。如今,黄维林在虞美人麻柳刺绣协会每月能领到公益性岗位工资及值班费1400元,再加上平时订单收入,一年收入25000元。不只是黄维林,麻柳乡已有20余名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靠刺绣成功脱贫,并实现了年收入超万元。
为了延长麻柳刺绣产业链,扩大销售渠道,麻柳乡在曾家山汉王老街、皇泽寺、明月峡等景区设立麻柳刺绣销售点,在对外销售刺绣作品的同时,积极承接私人刺绣订单。
“订单需求量较大时,我们充分调动会员,特别是经济较为困难的会员和群众,一起参与制作绣品,努力为他们多增加一些收入。”张菊花说。
振兴靠“绣”延续
墙壁上的绣女壁画,农家窗户外定制的镂空窗棂,街边的刺绣文化长廊……现在,麻柳乡场镇处处都有着麻柳刺绣元素。
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将蓝色线头放在嘴里一抿,再用右手大姆指和食指轻轻一搓,蓝线乖乖钻进针孔,随后便是绣针在麻布上自信地上下穿梭……在村民周莲成家,她一边操持着手中的针线活,一边聊天。
周莲成感慨麻柳刺绣为她带来改变的同时,也说出了心愿——希望能以“麻柳刺绣”为媒,吸引更多游客到朝天及麻柳周边旅游,“我想着开一个农家乐,游客多时主要经营农家乐,游客少时主要抓刺绣……”
张菊花说,她的微信好友已有600多人,进一步扩大“朋友圈”是她下一步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重点。“我想开直播,让更多人认识和爱上麻柳刺绣。”
谈到麻柳刺绣今后的发展,麻柳乡党委书记程杰表示,“我们将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探索以刺绣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农旅文’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做大做强麻柳刺绣这个‘一村一品’,示范带动核桃、花生、食用菌等土特产销售,努力助农持续增收。”
麻柳刺绣协会|广元朝天区麻柳乡以刺绣做靓“一村一品”招牌】当前,麻柳乡正进一步提升“刺绣小镇”品质,加快融入曾家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过去,“虞美人”们用一针一线战胜贫困;如今,“虞美人”们正一针一线绣出美好未来。(吕梅 唐彪 刘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