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刘潇繁 通讯员 陈栋 枣庄报道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深厚的内涵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姚庄小学学生的固本培元工程。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感悟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已成为峨山镇姚庄小学学子最基本的文化根基,为学生的人生涂上了浓墨重彩的底色。
讲——让国学教育切入课堂,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实施力
【 峨山镇|峨山镇姚庄小学开展“学国学行美德”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综述】学校把“国学教育”作为课程的起点和资源,把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课程的原点和核心,让“国学教育”由静态转为动态,落实有效的实施途径。
1.加强课程研究,指导国学课程的实施方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依托《弟子规》、《笠翁对韵》、《三字经》等国学教材在国学讲堂展开教学,同时学校自编教材《金色童年书香为伴》、《书香伴童年》、《我的童年我的梦》、《行规礼仪儿歌读本》等校本教材。开设“行规礼仪课程”,以“人生八德”教育为切入点,以《弟子规》为落脚点教学言谈举止、坐卧行立的基本礼仪;播放德育及名人成长故事动画片,开展“礼仪”教育,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培养孩子儒雅的书香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构建多元传统文化课程,铸就雅致人生。
学校立足于“课程即德育”、“课程即生活”、“课程即生命”,开设了国学书法班、葫芦画课程、励志合唱团等。葫芦画社团以经典人物、牡丹花草为载体,从小处入手,通过指导学生读经典、画人物,了解经典人物、花草的特点,读书做人,绘画修身。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周三下午开展“微善行动”活动,总结一周内的微善举,用国学知识绘人生、谈感想、诉说学生们的成长与收获。师生在微善行动中绽放出生命的精彩,从而使国学教育有了生命的摇篮,使无形的德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诵——让国学思想浸润内心,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自开展“学国学行美德”活动以来,学生们或朗读、或背诵、或歌唱、或以黑板报、看讲座等方式掀起了诵读《弟子规》的热潮。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常用的方法。通过课前读、课中读、课后读、课间操诵、路队诵“三读两诵“的形式诵读经典,让学生在诵读中怡养学生心性,涵养学生心灵。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弟子规》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弟子规》,学《弟子规》,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弟子规》的热爱。
3.故事化。采用诵读精典的小故事来解释古文深奥的哲理,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所选内容,是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写——让翰墨文化张扬个性,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形象力
学校“以培养幸福的人”为核心理念,加强传统教育,营造翰墨文化,引导每一位学生树立“学好《弟子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伟大志向。学校组织成立了“国学书法班”,配有专职的任课教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弟子规》书写练习,语文教师组织好学生每天一页《弟子规》内容钢笔书法训练。
践——让微善种子植入灵魂,提升学校传统文化的执行力
自启动“微善号”,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做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者、践行者,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真正做到“知德、积德、传德”,用“爱与责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光荣与责任”师德演讲比赛、参加大型公益论坛、参加转变工作作风专项教育活动、撰写师德承诺等一系列活动,姚庄小学全体教师已经把践行传统文化落实到本职工作上。师生通过“学国学.行美德”活动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认识水平,培养了文化气质,提升了综合素养,良好的校纪校风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 运动员们|童心巧作·逐梦亚运 ——天目山镇中心幼儿园展开亚运会亲子画展
-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有70余处峨眉山形象 到乐山石窟艺术展探寻敦煌壁画里的峨眉山
- 毗沙门天王|你知道吗?敦煌壁画里竟“藏”着峨眉山,多达70余处
- 艺术展|敦煌壁画中有70余处峨眉山形象 到乐山石窟艺术展探寻敦煌壁画里的峨眉山
- 倪堂村|市书法家协会到峨山镇倪堂村送春联
- 只有峨眉山|虎年新春游园会带来浓浓年味 《只有峨眉山》邀你“回村”过年
- 大别山|2022年全国“村晚”安徽示范展演在六安独山镇举行
- 山水画|乐山:三地艺术家为峨眉山医(康)养产业发展添彩
- |蜀门手游什么职业吃香?峨眉拥有高额法术伤害,百花辅助效果很强
- 老玩家|天龙卡级服一群菜鸟不带峨嵋过老三环,刺激!老玩家:是这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