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爱的大学能改变青年知觉和记忆的色调,一所温暖的大学也将永久渗透在青年的情感和品格之中。
——————————
作 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林 莹
清华园里,立冬之后的天空一天天地高远晴朗起来,时光也在一寸一寸地深去。李文正图书馆里,一盏盏灯晕开温暖的光影。二十来岁的孩子们正伏案苦读,侧颜清隽沉静,乌黑的头发像传说中的波斯小马,浓密又温顺。绿植与一排排书架陷入昏暗,唯有求知的双眼亮得惊人。月光和灯光一起蓬勃得盛开,光线活活泼泼地荡漾到每一张姜黄色的书桌角。
到清华三个月了。读博以来,最让我感怀喟叹的,并非帝都的繁华,并非故宫的厚重,并非师长的渊博,也并非设施的先进,而是清华的捐赠文化。清华校友的捐赠,既有苏世民书院、陈赛蒙斯楼这样大手笔,也有许多接地气、有内涵、满含深情的捐赠。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年代的捐赠,宛如穿越时空的长情告白,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的母校说:
谢谢你。
我见到会说话的教室。
第三教学楼是一座颇有年代感的教学楼,古朴地守在学堂路上。穿过阳光满溢的大平台走进它,设计感满满的教室,采光极好的走廊,随处可见自由多元的学习空间,都让人眼前一亮。插入式的设计提高了教室墙面的可塑性和利用率,半开放的转椅让每一行的座位间隔都更加从容。教室都配置了能满足线下线上同时教学并进行课堂互动的设备,波浪般起伏的弧形天花板佐以流畅的灯光,照明系统可在任意时段为学生自习、教师授课提供最佳照明亮度……这座“推陈出新”的第三教学楼是清华校友教室改建捐赠项目,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基本认捐单位,教室桌椅和多媒体设备的更新善款都来自校友。许多教室中都悬挂着校友捐赠的铭牌,铭刻着瞩意不一、风格不同的祝语。有的励志,如自动化系1993级捐赠的教室里铭刻着“少年初心、龙旂是承,语作今日好读书。”有的自警,如2003级全体毕业生捐赠的教室铭刻“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有的自强,如汪先刚与杜心宇两位校友捐赠的教室铭刻着:“在最美的年华成就最好的自己。”有的诙谐,如机械工程系1993校友捐赠的教室上铭刻的是“请坐,小铁!”有的诗意,如刘小冰校友捐赠的教室里铭刻的是“爱江山盛世经年,思冰心无问西东”。这些风格不一却饱含深情的话语,既承载了校友们对学校的深切回忆和深厚感情,也发挥着潜移默化、成风育人作用,成为当下一代清华学子的集体记忆。
我见到会说话的藏书。
清华大学图书馆里藏有一部珍贵的宋刻本——南宋史学家袁枢撰写的《通鉴纪事本末》,刻于宋宝祐五年,依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区分事目,一事一篇,详其本末。两宋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版书存世稀少,在收藏界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这部宋版书镌工精雅,纸墨俱古,加上字大行宽,赏心悦目,是典型的宋刻大字本,极为珍贵。这部书曾是晚清名臣丁宝桢的旧藏,清华1919级校友集体筹资购得此书后,于1949年返校时赠予学校,并在第一函封面上,庄而重之地题写了捐赠始末:“己丑清华返校节,己未级同学购丁宝桢旧藏《宋刻通鉴纪事本末》敬献母校,以为毕业三十年纪念。”他们甚至连当年丁宝桢家藏书的书柜也一并购买下来,一起捐赠给学校。这套藏书,其中既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也承载着半个多世纪以前,那整整一代清华校友竭尽全力、反哺母校的真挚情谊。
我见到会说话的石头。
清华园里的“地质之角”里,有近300块形态各异、质地不同的巨石。这些石头,基本来自校友捐赠或者校友奋斗过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捐献。最年轻的石头来自中生代的侏罗纪,至今约有1.5亿年;而最古老的石头来自太古代,已经超过30亿岁了。“地质之角”的题字由校友、水利水电泰斗张光斗院士亲笔题写。抗战期间,张光斗放弃哈佛大学优厚待遇回到祖国,怀着工业救国、技术救国的决心,竭尽全力为中国水利建设四处奔波,到四川设计水电站,这块来自四川的砂岩,正是张光斗一心为国的见证。地质之角还有一个精巧秀丽的六角木亭,名为“一亭”,由1981级校友捐赠,供师生休息。亭中匾额由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题写。“一亭”谐音“一停”,蕴含着知行合一、敢为人先、专注如一、天人合一的寓意。为感谢全校1981级校友的捐赠,一亭刻有8处“八一”字样。这里不仅寓教于乐、寓教于休闲、寓教于艺术,更寓教于感恩与致谢。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