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遇冬奥,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交融相汇,这为今年的元宵节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别样的韵味。不论是奥城居民,还是外国友人,都在精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活动和冰雪新玩法中,收获了难忘的记忆??
文章插图
▲火神庙春风灯会吸引市民前来赏灯。冬奥会刊采访人员 马婧 摄
文章插图
▲什刹海街道居民制作宫灯庆元宵。 冬奥会刊采访人员 阎彤 摄
文章插图
▲外国留学生兴致勃勃地猜灯谜。冬奥会刊采访人员 阎彤 摄
文章插图
▲石景山居民巧手包冰墩墩汤圆。 冬奥会刊采访人员 吴镝 摄
摇元宵 巧手捏墩墩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2月15日,国内外33家媒体的60余名中外采访人员走进北京老字号便宜坊,摇元宵、包烧麦、赏烤鸭,感悟京味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中国以美食待客的传统和热情。
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在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媒体采访人员跟随锦芳小吃制作师傅赵双宇,学着亲手摇元宵。元宵馅料在充满糯米粉的竹筛中经过反复摇晃、沾水,就像滚雪球一般,粉皮逐渐变厚,一颗颗圆滚滚的元宵就此诞生。
“摇元宵手得有劲儿,一拉一抻。”赵双宇介绍,摇的过程要让元宵充分碰撞,这样糯米粉才能黏得更牢,手工制作时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每一个元宵的重量为25克左右。来自韩国纽斯频的采访人员崔宪圭在师傅的指导下,亲手摇起了元宵,现场节日氛围格外浓郁。
今年元宵节,冰墩墩遇上了“圆墩墩”。在双奥之城的各个社区,心灵手巧的老街坊们亲手制作“圆墩墩”。比如什刹海街道和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的老街坊们包出冰墩墩、小老虎、雪花等花样汤圆。
外国朋友也参与进来。“最爱黑芝麻馅的,平时经常买着吃,自己做还是头一回!”乌克兰籍居民艾琳娜认真听厨师讲解包汤圆的技巧。糯米面粉兑上小半盆水,搅拌后揉成圆滑的面团,揪成鸡蛋大小的一团团小球后,压成饼状,将黑芝麻、豆沙等各种馅料填进去,捏紧面皮不断揉搓,圆乎乎的汤圆在掌心完成。再添上各种颜色的小面团作装饰,一个个“冰墩墩”“小老虎”亮相。
包好的汤圆排着队滚下锅,等待的时间里,大家一起观看大屏幕上播放着的北京冬奥会比赛,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艾琳娜说,冬奥会开幕那天,自己受邀前往国家体育场现场观看,她用“记忆深刻”来形容自己的心潮澎湃。“回家后又看了好几遍电视转播,太精彩了,太美了,太有创意了!”
猜灯谜 传统民俗冬奥味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作为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在《武林旧事》等有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元宵节少不了灯谜。2月15日傍晚,2022北京新闻中心媒体用餐区内,写满灯谜的彩纸悬于头顶,中外采访人员们纷纷仰起头,兴致勃勃地猜着谜底。“洛阳亲友如相问,打一冬奥项目”“战争过后天下太平,打一冬奥中国运动员名”“北京倍精神,打一冬奥会举办城市”??冬奥灯谜应景有趣,现场一片欢声笑语。让大家惊喜的是,灯谜奖品竟然有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的五色微笑圈。“这个奖品太有意义了!”活动开始没多久,兑奖区就排起队来。
除了猜灯谜,现场还摆起摊儿来,手工制作灯笼、粘土捏出冰墩墩、年画拓印??丰富的互动项目,让中外采访人员尽情体验中国民俗文化。
【 冰墩墩|文化冬奥|冰雪奥城难忘今宵】在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也有一群人正在兴致勃勃地猜灯谜。他们是来自日本、巴基斯坦、摩洛哥等24个国家的留学生。
“十五”打一字?社区青年志愿者给留学生讲解起来它为什么是个“胖”字。“初一”打一成语?谜底“日新月异”又是什么意思??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留学生们竖起了大拇指,更激发了猜灯谜热情,中文英文在现场交错响起,其乐融融。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菠萝冰棍|原汁菠萝冰棍
- 炼乳|冰淇淋
- 冰糖水|苹果红枣冰糖水
- 京话日报|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 盐运|四川自贡沿滩举办盐运文化书法作品展 50余件作品展现千年盐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