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2月15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采访活动,邀请来自国内外33家媒体的60余名中外媒体采访人员,走进北京老字号便宜坊,近距离观赏非遗技艺,品味京味美食,体验传统美食制作,感悟京味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中国以美食待客的传统和热情。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南炉鸭,烧小猪,挂炉肉”,其中的“南炉鸭”指的就是600年历史的便宜坊焖炉烤鸭。中外采访人员们首先来到烤鸭制作间,观看焖炉烤鸭制作技艺。“焖炉烤鸭特点是烤制过程鸭子不见明火,皮酥肉嫩,口味鲜美,表面没有杂质,干净卫生,有益健康,也因此被誉为‘绿色烤鸭’。”采访人员们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焖炉烤鸭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洋的带领下,兴致盎然地参加了鸭坯题字活动。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外交部新闻司参赞、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刘禹同与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纽斯顿新闻社等中外媒体采访人员一道在鸭坯上书写了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字样,深度体验中华美食技艺的独特魅力,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祝福。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我经常吃烤鸭,也想了解具体怎么做,特色在哪。对外国采访人员来说,这次采访是了解北京文化的一个窗口。”越南采访人员碧顺说。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还沉浸在烤鸭的美味中,采访人员们又惊叹于“都一处烧麦”制作绝活。都一处品牌始创于公元1738年,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并授予牌匾的“中华老字号”。在280多年的传承中,都一处形成了精湛的制作工艺,以面作皮,以肉为馅,顶不封口,状如石榴,从和面到成熟共16道工序,其擀皮、包制过程极具技术性和欣赏性。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烧麦的面团选取了奥运五环的五个颜色。包出来上面有24个褶,象征着中国传统24个节气。”北京冬奥会火炬手、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华侠向媒体采访人员们展示了烧麦擀皮工艺,媒体采访人员也纷纷动手,体验了一次 “花式包饺子”的乐趣。蒸熟的烧麦玲珑剔透,皮薄如翼,顶端泛着白霜,酷似盛开的花朵。用筷子挟起来垂似悬胆,香气四溢,一口下去,媒体采访人员们纷纷叫绝。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在中国传统元宵佳节,媒体采访人员跟随锦芳小吃制作师傅赵双宇,学着亲手摇元宵。元宵馅料在充满糯米粉的竹筛中经过反复摇晃、沾水,就像滚雪球一般,粉皮逐渐变厚,一颗颗圆滚滚的元宵就此诞生。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摇元宵手得有劲儿,一拉一抻。”赵双宇介绍,摇的过程要让元宵充分碰撞,这样糯米粉才能黏得更牢,手工制作时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每一个元宵的重量为25克左右。来自韩国纽斯频的采访人员崔宪圭在现场师傅的指导下,亲手摇起了元宵,现场节日氛围格外浓郁。锦芳品牌始创于1926年,其自产的元宵是北京元宵中的名品。每逢元宵节,锦芳门前就会排起长龙,锦芳元宵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北京市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
文章插图
元宵|观非遗技艺,品“舌尖北京”!中外记者摇元宵包烧麦】古都北京汇聚众多老字号。时值冬奥盛会,这些浓缩了京味文化内涵的老字号品牌以精湛的非遗技艺和精致的服务,展现了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外国友人呈现了一场美食文化的交流与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