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张杰
北京冬奥会让这个2月显得格外不一样。不管是不是体育迷,只要瞅几眼屏幕,都难免被那份轻盈、清新的魅力吸引住。恰逢北半球微寒早春,看运动员飞在湛蓝的春天里,观众的心胸也会为之一展,呼吸的空气也顿感绵长而清冽。冰雪似乎成了人类的翅膀。高度和速度给了运动员带着观众飞的自由感。
18岁的天才少女谷爱凌的描述很形象、很生动,“我喜欢滑雪,因为滑雪的时候,当一个鸟,就飞起来,然后落地。”“当柔软且颗粒状的雪在我的雪板下流过的时候,让我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在极寒、极冷的条件下超越极限,是冬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对抗寒冷、对抗重力、对抗时间,是一种更为彻底的对于极限的超越。科幻作家韩松感慨“短道速滑,坡道追逐,坡道障碍技巧,花样滑冰很多动作不像是人类能做出来的。附肢铠甲活像勒古恩笔下的冬星人。冰雪运动更有一种孤独感……”
比起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的艺术性之高,也让原本属“武”的体育,散发出“文”的魅力。花样滑冰让体育、舞蹈、音乐等完美结合,带来的轻盈优美,“似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不像是在比赛,更像是艺术表演,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留在人们心中最深刻的,不再是奖牌名次,而是驭风飞翔的姿态。
奥运会是竞技,是比赛,同时也是友谊的故事,是和平的象征。在不确定的时代,人们得以有机会,跨越国界,以体育之名,共聚一堂,互相竞争也表达友善,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奥运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参加,但奥运精神却是人人可以共享。比如敢于挑战、不怕失败之心,表达友善、为他人喝彩之豁达,都可以帮助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尽己所能,做得更好。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后季成在专著《冬奥简史: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解读》中提醒我们, 奥运精神最终可以照射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如奥林匹克主义明确地指出,奥林匹克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奥林匹克会从中获得不同的裨益。奥林匹克指引我们探索身体和精神的极限。我们大多数是平凡的人,但奥林匹克给予我们一个机会,正视并反省生活,让平凡的我们拒绝平庸。”
本月书单中的《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 《羽生结弦:王者之路》 《冬奥简史: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解读》等都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了解冬奥精神,冬奥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这个2月,冬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也并不是文化生活的全部。关于自然,关于故乡,关于文学,依然有不少好作品出现。比如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也带动了不少读者对梁晓声原著小说的阅读兴趣。
春水初生,阳光荡漾。情人节,选择读几本好书,让灵魂更丰盈,内心有力量,去爱人世间。
从钢铁园区转型冬奥场地的“冰与火之歌”
《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
作者:单霁翔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文章插图
不少人会注意到,北京2022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场地,正是位于北京首钢园区内。北京首钢老厂区目前已经从钢铁工业龙头转型为多功能文化园区,并变身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办公区及冬奥会举办场地之一。在这本书中,单霁翔重点阐述的就是以首钢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与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优秀案例 。在单霁翔眼里,从钢花四溅、钢水奔流的炼钢厂,到造冰制冷、寒气四溢的冬季训练中心,新首钢的转型发展,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冰与火之歌”。
冬奥不仅仅是体育,更是人文
《冬奥简史》
作者:季成
北京联合出版社
文章插图
1924年首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夏蒙尼拉开了帷幕。从此,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舞台上并肩前行,交相辉映。 这本书从冰雪运动的源头到首届冬奥会的举办,从冬奥会的中断、恢复到繁荣发展,再到北京冬奥会,将一个横跨百年的冬奥谱系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季成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后,专业从事冬季奥林匹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拥有十年的文学研究经验。在他看来,“冬奥”是一个天生的通识教育题目,包含着人文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他这本书核心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同时又打通文化、环境等多领域,用更为广阔的视野展示冬奥大历史,凸显冬季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核。
- 凡人修仙传|一本怪异的仙侠小说,差点把主角给写死,最终作者被“求着”封神
- 北京冬奥会|文创IP重在深耕
- 纪念封|北京冬奥会系列邮品受热捧 抢购盖戳“一个都不能少”
- 一颦一笑|冬奥会礼仪志愿者展“中国之美”
- 北京冬奥会|从传统文化热看文化自信
- 传承|12年前的一封信,记载着爱心传承奉献
- 山东|好品山东丨170余种、500吨食材……山东如何为北京冬奥会提供“舌尖上”的保障?
- 陈小兵|冬奥会火炬捐赠给双奥社区,火炬将开展社区传递
- 北京冬奥会|期待文创“雪球”越滚越大
- 中国传统文化|令亿万观众惊叹的北京冬奥会冰雪图案,藏着你或许不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