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玉霞|“年过圆满了!”市民排长队买五芳斋汤圆庆元宵】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3日讯(采访人员周满珍)“吃了五芳斋的汤圆年就圆满了!”13日早上7点,位于中山大道的五芳斋总店,从武汉三镇赶来的200余位顾客排起长队,等待着熟悉的、怀念的老味道——一年卖一回的五芳斋招牌叠式汤圆。来自武昌的徐先生告诉采访人员,每年元宵节前到汉口排队买五芳斋汤圆,已成为他们家过年必须完成的仪式,“往年排三个多小时,今天排了五个小时,吃了五十多年,不能中断的,除了地道的老味道,还有记忆和乡愁。”
12点一过,徐先生兴奋地向采访人员展示排队五小时的收获——每人限购两份的四盒手工制作叠式汤圆,感叹“年过圆满了!”他1963年出生于浙江,小学一年级时随父母定居武汉,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五芳斋,对他的父母辈是故乡浙江的味道,对吃了五十多年汉口五芳斋的他来说,是武汉味道,每个月都要来汉口买一次,但“滚”出来的叠式汤圆制作技艺是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每年只在元宵节期间限量推出,是几代人的过年情结。他特意拿起盒子闻了闻,“还是熟悉的芝麻猪油香。”
文章插图
排队等待的市民中,不乏许多年轻人。采访人员彭年摄
据悉,五芳斋第34届汤圆节于1月24日正式开幕,吃了五芳斋的汤圆才算过完年,仍是武汉市民的过年“口头禅”。当天的五芳斋总店,有两列长队,味口不刁的直接买袋装速冻汤圆走人,讲究的,就和徐先生一样,排队买叠式汤圆。从青山过来的肖女士也是一大早就来排队,她说,传统节日吃汤圆,是过节文化之一,“叠式汤圆是手工现做,有妈妈的味道,口感软糯、Q弹,滋味绵长,好东西是需要时间等待的。”为了保证排队的体力,也有市民到附近租小板凳,累了就轮流坐一会儿。
文章插图
五芳斋的工作人员忙个不停。采访人员彭年摄
采访人员发现,尽管上午11时左右,已限号发售200位顾客,排队的长龙仍未有消减的趋势,现场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只得劝说没拿到号的市民明天再来排。排在尾端的小刘,只好和父母相约明日“再战”。24岁的小刘告诉采访人员,“我是为了长辈来排队的,他们吃过正宗的老味道,对老字号有深厚的情感,我们年轻辈也被感染,希望藉由吃汤圆买汤圆,保持住传统过年氛围,把这种过节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文章插图
五芳斋的师傅们马不停蹄地紧制作汤圆。采访人员彭年摄
当天,有路过的市民,也被热烈的年味感染,好奇地隔着透明的玻璃,观摩师傅现场制作传说中的叠式汤圆,感受老字号制作工艺的讲究,这也是五芳斋的叠式汤圆受欢迎的“法宝”。五芳斋汤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杰介绍,叠式汤圆制作复杂,需要人工搓好汤圆内芯放入机器里翻滚,沾满糯米粉,然后洒点水打湿再滚一遍,像“滚雪球”一样来回近20遍,圆润瓷实,寓意好,口感更好。
文章插图
手机支付让买汤圆的顾客更便捷。采访人员彭年摄
据了解,虎年春节,除了五芳斋汤圆,不少文化里的“老武汉”藉着年节仪式感,越来越受市民喜爱。如老字号汪玉霞的现炸酥京果,便是武汉人年货必备。过年期间,拎一盒包装清新的汪玉霞年礼礼盒,走亲访友,既实惠又讲情怀。此外,汉绣产品杯垫、屏风等,因为喜庆、寓意吉祥,又有非遗文化加持,不少市民在春节期间会精心定制,作为新春居家装饰。
【编辑:丁翾】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