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口,烟火气里的“虎味”|晨读 | 虎味

按传统历法,丑牛过后就是寅虎时刻;众人群起寻虎,期待邂逅“彩头”。各种憨态可掬的“虎”横呈街头,让人大饱眼福;而欲一饱口福,最契合的就是草根烟火气里的“老虎脚爪”了。
弄堂口,烟火气里的“虎味”|晨读 | 虎味
文章插图
上海有句俚语:排骨就是肉,肉就是排骨。源于江苏盐城的老虎脚爪就和老虎肉有了那么点关联,成为很多老上海人幼时记忆的重要部分。有意思的是此物在当地被称作金刚脐、金刚麒,传入沪苏一带才有了老虎脚爪之名。突发奇想的那位一定是个高人,让这普通的江南面点有了个威风凛凛的别号。更有意思的是老虎为偶蹄动物,脚爪有四趾。而街头巷尾的大饼摊师傅擀好面团后,根据习惯随意划上几刀所以烤制后就分成四、五、六瓣不等,但人们依旧认为这个售价4分、分成几瓣的面食就是“老虎脚爪”。食谱上说制作老虎脚爪工艺简单,只需在发酵的面团上切上三刀再涂上糖水,放入烘大饼的烤炉内20分钟即可。烤制后面团凸起部分外脆里香,色泽金黄,香甜焦黄、酱香扑鼻。发酵、糖水和烘烤火候等的独门诀窍,都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才会让人没齿难忘。
从小在弄堂里听过无数遍“大饼油条豆腐浆、老虎脚爪脆麻花”吆喝声,入围其中并广而告之的首要条件就是价格低廉。所以老上海人看到价格超出心理预期的商品,就会揶揄老板道:“这里卖老虎肉了。”作为当年价格最亲民的大众点心族之一员,老虎脚爪就这样不卑不亢地位于3分钱的咸大饼和5分钱的甜大饼之间。如今还有同学回忆:考试成绩90分以上,父母买个甜大饼;考80分就吃老虎脚爪,既不显山露水又能尝点甜头、鼓励振奋老虎雄风。诸多期许就包含在这一口口当中了。如我类成绩“搭僵”的此类福气也很少有;通常只有那些优等生买了一个放在书包里,放学后小组会上慷慨奉献,炫耀一番后小伙伴分而食之,迄今仍觉甘甜如饴。即便如今价格已是3元一个,拿在手里就能感觉到个大量足的平民风格,更在一口香脆酥松中回味当年时光。
上小学时,曾在读书成绩“脚碰脚”的同学家听其家长训斥,“书也读不好,将来只好像我一样卖老虎脚爪”。据称当时遭遇洪荒,其父从盐城一带流落上海,靠制作苏北特色面点站稳了脚,养了这个不争气的“小把戏”。后来那位“不争气”的真在某知名商场开个烘焙作坊,折腾得风生水起。前不久带来一盒层层包装的老虎脚爪“欢迎品尝”。一打听,除价格符合“吃老虎肉”的档子外,口味和外形则相去甚远了。其实也不奇怪,那精美的包装盒上有英语清楚标明“中国式面点”。不过此仁兄对“老虎脚爪是海派传统美食”的说法耿耿于怀。
弄堂口,烟火气里的“虎味”|晨读 | 虎味】有俗话说得有点过:没吃过老虎脚爪,不能算正宗上海人。而吃老虎脚爪的理想场景应该是:弄堂口、油烟味、煤球炉、一张破桌,两碗豆浆,炉中取爪,趁热……恍然,竟是梦境之中。梦境中尝“虎味”,也是个彩头哦!(陈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