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美的畅销书《地下铁道》的作者“十三种观看纽约的方式”:记录了一个超级都市中的芸芸众生|读书 | 超级都市

从惠特曼的浪漫诗行到托马斯·品钦笔下的黑色之城,再到伍迪·艾伦的镜头语言,纽约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天才艺术家的渴望和幻想。美国当代作家中,曾获得国家图书奖、两度荣膺普利策奖,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的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便出生在纽约。早在他初露锋芒之时,他就为这座超级都市献上了散文集《纽约巨像》。2022年初,世纪文景首次在国内推出《纽约巨像》中文版。
席卷全美的畅销书《地下铁道》的作者“十三种观看纽约的方式”:记录了一个超级都市中的芸芸众生|读书 | 超级都市
文章插图
《纽约巨像》
席卷全美的畅销书《地下铁道》的作者“十三种观看纽约的方式”:记录了一个超级都市中的芸芸众生|读书 | 超级都市】[美] 科尔森·怀特黑德 著
应 晨 译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版
文学变色龙
2016年,怀特黑德构思长达16年的长篇小说《地下铁道》出版并席卷全美,年底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次年又荣膺普利策奖,成为21世纪以来,唯一凭借同一部小说同时擒得这两项重磅奖项的小说家,跻身福克纳、安?波特、马拉默德、厄普代克、沃克、普鲁等经典作家之列。怀特黑德正值创作盛年,势不可挡,紧接着又在2019年出版《尼科尔男孩》并再次获得普利策奖,一时在美国当代文坛风光无二。
怀特黑德1969年生于纽约,在上东区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
1999年怀特黑德发表处女作《直觉主义者》,这部关于电梯检查员的推理小说随即引起广泛关注,进入笔会/海明威奖的决选名单。
第二部长篇小说《约翰·亨利日》进入了普利策奖决选名单,约翰·亨利是美国民间传说中一个手持铁锤、开凿隧道的黑人奴隶形象,怀特黑德重写了这个故事。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专文盛赞其是“挥洒自如的天才作家”。
《地下铁道》以架空的美国历史为背景,幻化历史上虚虚实实的秘密网络,讲述了庄园奴隶少女科拉如何通过“地下铁道”逃亡自由世界。《尼克尔男孩》则讲述了美国种族隔离背景下发生在青少年劳教所的恐怖虐待故事。
怀特黑德的创作题材跨度非常之大,风格各异,被《哈佛杂志》称为“文学变色龙”,但他始终致力于探索美国种族主义的历史及其仍在现代社会徘徊的阴影。在美国持续爆发种族抗议和政治危机的当下,怀特黑德的创作更加备受瞩目。
散文集《纽约巨像》则展现出全新的风格:它以极具密度和诗意的语言记录了一个超级都市中的芸芸众生。
席卷全美的畅销书《地下铁道》的作者“十三种观看纽约的方式”:记录了一个超级都市中的芸芸众生|读书 | 超级都市
文章插图
▲ 科尔森·怀特黑德
人群中的面孔
《纽约巨像》全书共十三章,也是“十三种观看纽约的方式”。从港务局车站到中央公园,从百老汇到布鲁克林大桥,作者以全知视角打量着纽约城内的重要地标性建筑,或置身于嘈杂的地铁,或漫步于令人狼狈的雨中,不断审视一张张流动的面孔,同时思考着人与城市的关系。
人们怀揣着各自的激动和梦想来到这座城市,在这里追逐幻梦,也忍耐着日复一日的焦灼和疲惫。他们没有名字,在某个动作或瞬间与城市建立了独特的关联。
“每天傍晚,他沿着同样的小路,来到同一棵树下,像是要确认树是否还在原地。”
“他像是一条离群的鱼。人人都知道如何挤地铁,只有他不知道。”
“他们像鸽子追逐长椅前的面包屑一样发出吵闹的声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辛苦,每个人都是对的。”
怀特黑德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每一个无名之辈,以精确的笔触展示出这座城市中易于忽略的微小细节和其背后隐藏的庞大深意。当拥挤的人群拖拽自己的野心和脆弱,在路上来来往往,他们的心跳连缀起来就形成了这座城市的心跳。
从一张面孔到另一张面孔,从观察、沉思到追忆,怀特黑德让每个生活在纽约的居民都成为本书的主角,在众声交错的多变节奏中完美复现了纽约的真实声音,同时展现出纽约魔咒般的魅力。即使是日常、嘈杂、推搡的场景中,他也能用诗意的语言和惊奇的联想,将其变为一场优雅的爵士乐表演,一段蒙太奇电影,一幅生动的印象主义绘画。
这也是你的城市
怀特黑德的笔触深入到曾与纽约产生交集的人群的集体无意识。如果一个人曾住在纽约,书中敏锐的观察会令他会心一笑;如果他从未到过这座城市,纽约则暗示着他生活的世界,他同样能在书中找到现代社会中人与城市的特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