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长相思
天终于亮了。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无数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他们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与敌人进行殊死决战,历经艰苦卓绝的战斗,禹城如英雄于曼青所愿,这片土地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在喜庆的锣鼓声中,李桂香和她的女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于曼青的墓前,双手掬着一个用野花扎成的胜利花环,向自己最亲爱的人报告这个喜讯。
于曼青的战友们没有忘记他,经常来到他的墓前祭奠;他们也没忘记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吃尽苦头的李桂香。高风灵,是于曼青生前最好的战友之一,1960年,他已经是沈阳军区某部师级干部,在大连工作。他得知李桂香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苦,想把她带到大连去过几年好日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事,周围邻居都非常羡慕,也替她高兴,都劝她说,真是苦尽甜来,该去大城市里享清福了。李桂香摇了摇头说,我哪儿也不去。人们非常不解。李桂香有自己的想法,丈夫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为这片土地而牺牲,我要永远陪着他。闺女于慧芳也长大成人了。她鼓励闺女参加宣传队,扭秧歌、唱小曲,编小戏,庆祝解放。孩子们再不恐惧战火,疮痍被繁华抚平,和平的曙光每天如日而升。
1959年,于惠芳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于惠芳结婚后共生育五个子女,她平时工作繁忙,除了教师工作,还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常常忙的不着家,女婿也不在本地工作,李桂香挑起养育外孙、外孙女们的担子。几个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洗涮穿戴等李桂香一个人操持得井井有条。每逢有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来到大门口,李桂香总是拿着干粮,再舀一碗热乎乎的粥端到人家面前,逢年过节还把家里的年货拿出来。弄得那些过路人措手不及,连连道谢。她常常教育几个外孙,宁愿让人家负咱,咱也不能负人。几个外孙在她的照看下成人也成材,个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女儿于慧芳发现,别看母亲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可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对着父亲的遗像发愣;有时睡梦里还会喊“春溪,小心”。女儿明白,母亲在思念父亲哩。是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李桂香对丈夫的思念也日甚一日。她常常一个人来到丈夫墓前,采一把野花放在坟堆,薅一捆青草坐在旁边,一个在外面,一个在里面,她倾诉着衷肠,道着思念,仿佛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1990年,李桂香因病不治,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享年80岁。临咽气之前,她紧紧拉着女儿女婿的手说,我要走了,去和你的父亲团聚去了,我和他再也不会分开了。我要和他说说这些年咱们村里发生的变化......
李桂香安葬在了丈夫于曼青身边,当地党组织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她实现了与丈夫同根连理的愿望。
那一天,来了好多好多的乡邻,他们眼含热泪回忆着于曼青李桂香生前的点点滴滴;
那一天,来了好多好多于曼青生前的好友,他们心中默诵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那一天,来了好多好多的孩子们,他们系着红领巾,宽宽的布幅组成了一道红色的墙,上面写着: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那一天,暮色苍茫,残阳如血......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黄靖,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理事,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者。作品散见于《人民检察(卷首词)》《检察日报》《联合日报》《齐鲁晚报》《山东法制报》《当代散文》《鲁北文学》《德州》《青州文苑》《中华女诗人》《禹城文学》等纸媒,以及山东省文联、《中国剑魂网》《鲁检文化》等新媒体平台。有3篇文章分别被编入《齐鲁文学作品年选》《清泉录·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德州作家作品精选》。
【 小叔子|青未了|爱,可抵岁月漫长】壹点号安之乐之的世界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超市|3月1日起,青岛这家超市将闭店,店方回应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荠菜春笋|尝一口野菜,来一场舌尖上的踏青
- 九楼四塔八大寺|游丹青长卷 寻正定胜迹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硬笔字|小学生毛笔字走红网络,字迹工整如印刷,网友:无地自容
- 朵拉|2021年世界华文闪小说创作比赛线上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