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筹莫展之际,同行朋友建议她先在屏风上拍一层薄薄的婴儿爽身粉。虽然这一方式解决了上色问题,但效果还是跟画在宣纸上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她改变了磨墨作画的习惯,转而使用墨汁或黑色颜料。
文章插图
■用水勺取水放进砚台中,用墨块磨出墨,用水调出不同的墨色
在不久后的一次创作中,她遇到了一点小意外——刚开始,墨色黑亮悦目,谁知不到两分钟就变得灰暗了。她试着用浓墨汁往上盖,结果还是一样。她只得向裱画店的师傅求教。最终,他们认定原因很可能是漏矾。
张弘扬边画边刷矾,矾水所及之处,瞬间恢复了新鲜浓艳的墨色。完成后,她开心地跟朋友喝茶聊天,只听大家一声惊呼:“怎么回事?!”回头一看,屏风全变花了,“原来是一个叶子的点点,现在看过去全是模糊的长条形,墨就像炸开了一样。”
经过一天一夜的焦虑等待,屏风终于阴干。张弘扬把炸开的灰色图案当作一个淡墨的层次,用浓墨勾勒出第二个层次。两个层次叠加,反而让原来单一的画面变得更有厚度。
“正面看,它是一棵有层次的树;侧面看,它的树叶和树干都是一坨一坨的。它会随着你走动和视线的位移,从一个模糊的画面,慢慢变成一个很清晰的画面,那挺有趣的。”
文章插图
■桌屏《四时花事图》将桃、栀、桂、梅四种花展现在一幅图中,见画如见四季
如今,她不必再为作画工具而操心了,因为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会帮她介绍合适的屏风。
屏风画得多了,她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通过互相介绍推荐,她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喜欢她作品的客人,有时也会有人直接带着屏风来定制。她一般会让客人规定一个大方向,比如是山水还是花鸟。但过于具体的主题限制,她是不愿接受的。
对于自己的作品,张弘扬秉持“一边肯定一边否定”的态度。
“一个画家不能一直觉得自己画得很好,那样的话,我会觉得没有进步。”
因此,她通常会把作品放上一年半载再拿出来看,假如依然觉得喜欢,那才称得上一幅十足的好画。
有些画却是她一开始很惊喜,可后来感觉很没意思的。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张弘扬会在各类艺术展上搜集灵感,或去看看画家朋友们目前在画的东西,也会跟他们聊天。在这动静交替的沟通当中,张弘扬找到自己可以提高的地方。
眼下,张弘扬正在准备今年的画展,每天从中午12点画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不办画展的时候,她白天上课,晚上画画,想休息了就回老家,或者出去玩。
她从前大大咧咧,非常外向。把画画作为职业后,积累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整个人逐渐安静下来,给人以性格内向的感觉。
文章插图
■2021年|《应月感怀系列》|绢本设色
不过,张弘扬也可以是洒脱而活泼的。她喜欢跟小姐妹们聊天,或者去大自然中看风景,感受生动的气息。旅行中捕捉到的画面、气韵或心情,都有可能被她呈现在屏风上,提升整幅画的气质。
张弘扬的居住环境和日常节奏,颇有几分归田隐居的意味,但她不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会让自己跟社会脱节。
一方面,她能借助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随时随地与外界沟通,了解周围发生的事;另一方面,“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你有才华、有能力,总会被这个时代和社会所发现。
“我觉得这个时代,还是一个你有才华,大家都愿意来了解你,都愿意来挖掘你的时代。”
张弘扬觉得,真正有才的人一般是不会被孤立的。
这个观点放之屏风的发展史上,似乎同样成立。据记载,屏风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专门设置于皇帝宝座后面,以木为框,高八尺,裱绛帛,上绣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起初,屏风作为天子专用器具,是帝王权力的象征。
文章插图
汉唐时期,屏风走进达官显贵和富裕人家,其形式也比之前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值得一提的是,汉代以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加以彩绘;造纸术发明后,屏风则多为纸糊。
文章插图
■六联屏风《悠居图》,于2021年创作
屏风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并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受到更广泛大众的喜爱。名人使用过,或画家描绘过、名家题词过的屏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石器时代|首次确认!金沙江岩画是东亚最古老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 美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看了这位画师画的美食,给我看饿了
- 新德里|印度新德里壁画艺术丰富民众生活
- 画家|沈明《九曲溪雪月幻想》附跋文
- 技艺|在0.3毫米的白银上“作画”!两代“非遗人”的传承
- 艺术|印度新德里壁画艺术丰富民众生活
- 连环画|苦心求变20年 探索和寻觅最美的虎
- 成忠郎|2月26日丨授官职赐金带 南宋画家备受礼遇
- 孙勤|艺术家+文化地标《京·粹》展现北京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