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巧遇家规
文/周长行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和平庸更可怕。
——题记
似乎好故事大都出自一个“巧”字。正月初五那天,来了仨朋友,不约而同,都是来我这里探讨“家规”,又都拿来他们的“家规”草稿请我提意见和帮忙斟酌润色的。
这让我惊愕。年关时刻一下子来了三个“家规”,有点不可思议。说巧,果真是巧,除夕之夜,我和儿子也在切磋我们的家规,并各有感叹:一个家庭没有家规,便没有未来;家教家规恰是一个正常家庭的起跑线。诚可谓“没有规矩,成不了方圆”矣。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和平庸更可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且不说《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等普世家规,也不说古今中外的格言和警句,就连偏远山区的小户人家也懂得耕读传家的道理。
笔者见识过各各不同的家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败落的家庭,这原因那原因,概源于没有好的家规,不讲规矩,不懂规矩,不抓防微杜渐,终于酿成家道中落或家破人亡的惨剧,贪官污吏纷纷落马也大都是“祸起萧墙”。
另一个是成功的家庭,这成因那成因,好的家教家风和家规是一个重要因素。凡是教育世家,往往出息学霸和高材生;凡是治家有方的人家,大都幸福圆满、“好人一生平安”;凡是注重传承,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家庭,大都成就出类拔萃的专家或政治家或艺术家。《愚公移山》《孟母教子》《岳母刺字》等等故事,则是中国家教家规源远流长的例证。
还有一种现象,这是我在农村老家的见识。有一户人家,老两口没有文化,却出息了两个教授和一个军官的子女。参悟多年,笔者渐渐明白,家教家规也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一类是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信念和重在实干的家庭。“老两口”就是这类代表。他们尽管没有文化,却敬重文化,敬重文化人,砸锅卖铁也要让子女读书上学。尽管他们比较穷,但他们却披星戴月忙于农事,即“挖山不止”,还总是笑眯眯的。尽管他们没有什么“势力”背景,但他们一直助人为乐,一直同情帮助弱者。这个家庭的成功看上去不是文化的成功,却是没有写成文字的家规家教带来的。他们懂得往哪里奔,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懂得敬畏禁忌,一旦认准,就做到底。看上去极其浅显简单,甚至没有成文的家规,但是他们身教重于言教,其所谓的家规,来自他们实干苦干的脚印,来自他们辛勤劳作的汗水。这样的家庭即使出不了教授和军官,也会在风调雨顺中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演绎着“平平常常也是福”的人间佳话。
家规家教既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有一句歌词,颇有启迪意义,即“一句话,一辈子”。尽管人这一辈子应该学很多东西,懂很多道理,做很多事情,但最基本的,支撑自己的往往只有很普通的几句话,比如善良,比如吃苦,比如事在人为,比如走人间正道,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甚至说,懂得了哪一句,做好了哪一句,都可以成就一个辉煌的人生。因为“哪一句”都不是孤立的。一朵浪花往往连接着一条大河和大海。
因此,可别小瞧了只有几句话的家规,它往往能“渡”一个家庭几代人过上健康快乐有奔头的日子……
(写于2022年2月10日)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黄南村。1969年2月参军入伍。1990年9月转业回地方供职于济宁电视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采访人员、诗人。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乔羽恋歌》《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等。曾主笔撰写中央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其由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京九解说词》已被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正式教材使用。退休后,致力于网络文学的写作,以其接地气、独立特行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作品至上,读者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正是他奋力笔耕下潜民间的动力和目标。
【 岳母刺字|青未了丨散文:巧遇家规】壹点号真言贞语
- 超市|3月1日起,青岛这家超市将闭店,店方回应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荠菜春笋|尝一口野菜,来一场舌尖上的踏青
- 九楼四塔八大寺|游丹青长卷 寻正定胜迹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石碑|青未了|开山,祭奠年轻的诗魂
- 豆腐丁|青豆虾仁炒豆腐
- 牛筋牛肉|青椒炖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