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为莜面师傅正在制作莜面。 肖光明 摄
(新春走基层)“舌尖上”的冬奥:张家口多彩莜面出笼记
中新网张家口2月8日电 (采访人员 肖光明)8日,在“塞外山城”张家口大境门景区一家莜面博物馆里,色彩斑斓的莜面在莜面师傅的挤、压、推、提、卷组合下,一款款蕴含冬奥元素的莜面食品呈现在游客面前。
文章插图
图为莜面食品巧妙组合为北京冬奥会加油。 肖光明 摄
莜面是张家口地区传统特色食品,由莜麦加工而成,有“塞外珍珠”美誉。2012年,张家口莜面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下正值北京冬奥会火热进行中,“冬奥之城”张家口用地域美食招待八方来客。
文章插图
图为莜面食品巧妙组合为北京冬奥会加油。 肖光明 摄
42岁的赵振龙是这家莜面博物馆的负责人,喜爱本土文化和美食的他于2021年和朋友开设了这家莜面博物馆。馆内通过现场制作展示、民俗物品陈列、场景体验等,详细讲述莜面故事。
文章插图
【 赵振龙|“舌尖上”的冬奥:张家口多彩莜面出笼记】图为莜面博物馆一角。 肖光明 摄
走进莜面博物馆,土炕、大花被、收音机、红木桌、花棉袄……坝上地区七八十年代人家的生活场景被还原,成了参观者的拍照打卡地。在莜面自制体验区,莜面师傅把不同颜色的蔬菜汁分别揉进一块块莜面里,再用彩色莜面卷组合成祝福冬奥的词语和造型,十分喜庆。游客也积极参与其中,在莜面师傅的教学下自制出各种各样的莜面制品,吃美食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
文章插图
图为莜面博物馆一角。 肖光明 摄
莜麦喜寒凉、耐干旱,在张家口地区种植历史悠久。据悉,莜麦最少有2500年历史,其最早起源于中国华北地区的高寒地区,后来逐渐成为北部高寒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文章插图
图为莜面博物馆一角。 肖光明 摄
“一笼莜面,从收获到端上餐桌,需要经历‘三生三熟’。”据赵振龙介绍,“三生”分别为收割脱粒,磨粒成面,和面成形;“三熟”则是磨莜面前要把去壳后的莜麦炒熟,和面时要用沸水把莜面泼熟,最后用笼屉把莜面蒸熟。
“与传统莜面制作相比,现在的莜面加入了各种颜色的蔬菜汁后,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让人更有食欲。”赵振龙说,莜面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张家口民间常说的“口外三件宝”莜面、山药、大皮袄,其中莜面就位居其首。
文章插图
图为莜面博物馆一角。 肖光明 摄
如今,莜面不再局限于传统制作方式,赵振龙和朋友们共同研发将莜面通过精加工、深加工,制作出了莜面方便面、莜面啤酒、莜面白酒、莜面曲奇、莜面沙琪玛等系列莜面美食产品。
“借力北京冬奥会,我们要把张家口的美食文化、莜面知识,更好地展现给世界和游客,让更多人了解张家口。”赵振龙说。
(中国新闻网)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