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林洁 文并摄
“冰墩墩”火了,憨态可掬的它,正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独特的冰雪浪漫。
【 冰雪|“冰墩墩”设计师:这个吉祥物的目标消费者是九岁孩子】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的负责人,曹雪教授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专访时讲述了“冰墩墩”的出炉过程:历时10个月,修改了1000多次,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冰墩墩”才与大家见面。
这几天,这个穿着冰晶外壳的熊猫风靡全球,甚至有网友提出“一户一墩”。曹雪笑称,确实有很多粉丝、亲朋好友都找他要“冰墩墩”,但自己和大家一样,手头也没有“冰墩墩”了。
文章插图
“熊猫”和“冰糖葫芦”起了化学反应
为什么选择熊猫?曹雪的目的很明确,能跟所有人沟通,既看得懂又喜闻乐见的,多半是旧元素的新组合。冰糖葫芦那层薄薄的糖衣启发了曹雪,“熊猫和冰壳都不是新元素,但是把二者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化学反应”。
2018年8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面向全球征集吉祥物,共收到全球38个国家的5816件设计方案。2019年1月,10余名国内外专家受邀参加吉祥物设计方案初评、复评评审会议,最终评选出10个入选设计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0个方案中,有3个来自曹雪带领的团队。2019年9月,这只从盛夏的广州走进奥林匹克史册的“冰雪熊猫”正式亮相。
曹雪是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后来,他才知道,当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广州美术学院宣讲吉祥物设计时,距离截稿日只剩下19天。他们迅速组建了一个14人的团队,完成了15套方案送到北京。曹雪很感慨,“冰墩墩”出炉前,大家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反复修改讨论,画了上万幅手稿。
一只“冰雪熊猫”为何诞生在南国广州?曹雪表示,广州的孩子没见过冰雪,没有体验,能否胜任冬奥会这样一个主题内容的设计,冬奥组委是要打个问号的。但是,恰巧是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反倒可能对冰雪运动和冰雪有着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能会创造奇迹。
“冰墩墩”的创作过程,既是为国家形象做贡献,也是一门功课。曹雪说,团队中有一半是学生,一半是老师,老师里面的骨干成员是青年,“这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团队”。
在长达10个月的设计历程中,设计团队更像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大课堂,他们并没有刻意强调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相长的状态,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文章插图
“未来感”创造了无限可能性
“对一个设计师而言,眼光、想法、观点和观念,不能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传统、保守和老套。”曹雪时刻提醒自己,作为这个团队里面最年长的一个,要给自己以“未来感”。设计,只有未来时,没有过去时,那么年轻人都是我们的未来,“冰墩墩”巧妙构思背后,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谈到可能性,曹雪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洞察一切,你所见所闻的一切作为一个信息点或知识点,让头脑丰盈起来。
曹雪透露,自己平时特别喜欢看各种纪录片和科教片,因为它们可以拓展视野,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在真正设计的时候,这些“知识”已然烂熟于心,随时可以从脑海里提取出来。这时,提取的东西就不是原始素材了,而形成了一种系统思维,也正是这种关联性的贮备,产生了无限的可能。
在“冰墩墩”主形象发布后,广州美术学院迅速成立了冬奥文化视觉中心,围绕着“冰墩墩”继续创作的各种运动姿态,几乎都是在这个中心产出的。
曹雪指出,不是所有的年轻都叫后浪,成为后浪取决于每一个青年的努力,在这努力的过程中,不要畏惧失败。用年轻的头脑,创造一些其他设计师所未曾想到的东西。
文章插图
“冰墩墩”大火,始料未及
曹雪认为,“设计”干的事情就是四两拨千斤,汉字的“设计”二字很精妙,它是言字旁,而不是提手旁的“技”。“言”代表着观点和表达,要妙,要巧思。
曹雪指出,设计师分分钟要想到,这个设计项目是为谁所做的设计。以“冰墩墩”为例,任何一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它的目标消费者是9岁左右的孩子。所以,“冰墩墩”打一开始到最后一笔,它都是牢牢锁定9岁的孩子,可见设计它的目标性非常明确。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