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共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之都 郑汴洛计划如何联手?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采访人员 郭丁然
2月8日,河南省“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2022年,是全省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的起始之年。
2022年河南文旅产业哪些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采访人员为您打探。
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
2022年河南省文旅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将围绕这八个关键词展开工作。
主题文化路线
推出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逐鹿中原、追寻先贤、姓氏寻根、元典思想、治黄史诗、科技发明、四大古都、中国功夫、红色中原、考古发现等16条主题文化线路。
筛选100个国家文化公园代表性展示项目,由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统筹资金1.5亿元,对重点项目进行资金倾斜或奖补。
省文旅厅成立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项目、数字化展示、研学旅游等专家委员会,共31个团队,与重点项目所在市(县、区)进行对接,切实提升其建设和展示水平。
国际文化旅游之都
郑汴洛三市是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地。要把郑汴洛联合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之都。
博物馆
以河南博物院新院、黄河国家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等为龙头,加快推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大河村仰韶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遗址博物馆、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州桥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
数字化改造
河南省文旅厅每年拿出4000万元,对数字化建设进行奖补。从今年开始,奖补的重点从传统景区转向大遗址、博物馆等文博场所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用数字活化文化、用数字展示文化、用数字诠释文化。以“龙门数字化展示中心”“数字红旗渠纪念馆”为引领,推动建成一批沉浸式数字体验场馆。
研学旅行
在原来“聚焦一条线(黄河)、突破两座城(开封、洛阳)、点亮几颗星(林州、新县、鹿邑)”的基础上,研学旅行全面提速,建设“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研学课程体系,联合黄河河务局、清华大学文旅研究中心、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共同开展“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
豫菜振兴
建立全省工美产业联盟,打造创意研发、加工制造、销售流通、市场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推进“双千工程”(发展1000家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形成千亿级工艺美术产业)。借鉴浙江省“百县千碗”模式,大力推进豫菜振兴。重点抓住两大片区:支持长垣把全国厨师之乡打造成为全国美食之乡,支持信阳市探索美食+民宿的新路径,推动信阳菜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创建美食之都。
考古旅游
将殷墟、二里头、三门峡庙底沟打造成考古旅游的示范性工程。依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建设国际考古研学中心。筹办国际考古旅游大会并发起成立国际考古研学旅行联盟。谋划建设国际考古旅游安阳示范区,建设“甲骨学堂”“殷墟甲骨文云端数据库”“安阳国际青铜艺术小镇”、妇好墓展示与活化等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品牌擦亮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要作为我省文化和旅游的主品牌,与媒体广泛合作,通过策划创意节庆活动、精品线路推介等各种方式、各种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走红全国。
建设“三山”康养旅游基地
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是河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主战场,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占全省三分之一。河南省要坚持县为主体、村为单元,2022年推出100至150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打造黄河小浪底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黄河文化体验风景道。以栾川、林州等县(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产品为重点,打造河南版的乡村旅游1号公路。文旅部产业司把河南作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的示范区,3月份启动。与清华文创院合作,在济源、修武、光山等选择20个村开展“乡创实践”。
国际文化旅游之都,郑汴洛如何打造
洛阳:重点打造龙门和小浪底两个片区。
开封:要把宋都古城13.1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目的地来打造。
黄河|共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之都 郑汴洛计划如何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