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冬奥会里品“京味儿”


奥林匹克|冬奥会里品“京味儿”
文章插图
张志勇讲述北京胡同文化。
大年初五下午,受北京东城区东四街道居民赵俊杰老师邀请,我参加了一场他和社区志愿者们组织的“寻味老北京文化”的社区活动。活动邀请东城区文联主席、原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先生作主讲人,向十多个家庭的大小朋友,实地介绍充满历史痕迹和老北京味道、2015年首批列入全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东四街区。
张志勇先生是守护北京胡同文化的名人,他信手拈来、声情并茂的讲解不仅“粘”住了参加活动的人,连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蹭”过来,一路跟随听得入迷。赵老师带着北京人得意时的那股幽默劲儿向我示意:怎么样,有意思吧,没白来吧?我则一个劲儿点头,差点忘了这次来采访他的主题。
把我跟赵老师联系起来的,是东四社区于今年1月15日成为全球首个“双奥社区”——2002年、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年,东四创建了全国首个奥林匹克社区,并得到国际奥委会确认;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临前,该社区又申请创建了“冬奥示范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社区”。
聊起冬奥,赵老师像打开了一个话匣子:昨天的开幕式,中国首金预测,喜欢的冰雪运动项目和运动员……但他聊得最多的,是自己参与的社区“冰蹴球”联赛。
“蹋鞠场中浪荡争,一时捷足趁坚冰。”这是出自清代《百戏竹枝词》中的描写,描绘的正是一项源于老北京的民族体育冰雪项目——冰蹴球。赵俊杰出生在北京,严冬腊月四合院里水洼冻成冰,跟小伙伴一起踢“火盖儿”(过去北方煤炉子上用于封火的小装置),是再普通不过的记忆。
“哪儿想到那就是冰蹴球呢?还有三百多年历史……这也就是冬奥会的春风,让我们重新认识、深入了解自己的这项传统,从体育和人类文化传承的角度去保护它、发扬它。”赵俊杰说得不过瘾,还把一位中年人拉过来,“这是我们的教练李彦荣,也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一员。现在我们社区里的冰蹴球运动可不一般,有教练、有规则、有比赛;苏格兰传统运动冰壶,从冬奥会表演项目到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用了70多年;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的冰蹴球也加入冬奥会呢。”
“东单西四鼓楼前”。不少人,如我,习惯拿概念化的想象去理解老北京的文化传统。而对于热忱古都文化保护的张志勇先生和专注社区志愿者文化建设的赵俊杰老师而言,这些不是“概念”,它们就是生活、是记忆,是他们想原原本本留给孩子、留给未来的“宝贝”。
他们在奥林匹克精神中找到一种共同语言,那就是对于人类美好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文化包容和奉献精神的强调。这种尊重传统、强调包容、不吝于奉献的观念,和地道“京味儿”非常对味儿:这是奥运精神在东四这片土壤落地开花的原因,也是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也必将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原因。
奥林匹克|冬奥会里品“京味儿”】(燕都融媒体采访人员 刘采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