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监|对话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给视觉呈现打100分,每个画面蕴含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底蕴

2月4日晚8点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和视觉呈现令全球瞩目。
这些美妙的视觉场景是如何实现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2月5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觉特效总监王志鸥接受了红星新闻采访人员的专访,揭秘开幕式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是如何“出炉”的。
总监|对话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给视觉呈现打100分,每个画面蕴含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觉特效总监王志鸥
开幕式视觉呈现打100分,每个画面都蕴含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底蕴
红星新闻:昨日冬奥会开幕式震撼刷屏,特别是对美轮美奂的视觉呈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开闭幕式的视效总监,如果给开幕式的视觉呈现打分,您会打多少?
王志鸥:我想对这次开幕式打100分,因为真的是花了太多的心血。我们通过三年的时间,对方案进行了几千遍的颠覆性的修改,然后所有团队共同努力,向世界呈现出一个新时代的科技美学的这么一场视觉盛宴,我觉得还是非常自豪的。
整个开幕式的视觉设计都是我们团队从一张张草稿开始,一步一步完成出来的。可以说每个画面、每个节目都有独特的美学观念和背后的中国文化底蕴。
比如热场时的“福”和“过年好”,是在冰面上用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冰来呈现。倒计时《立春》,则是通过前期运用动态数字模拟技术,推导出几百个演员拿着发光杆表演的可能性,让导演从几百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整个开幕式几乎每一个节目,都是通过这种创新的创作方式设计制作完成的。
所以说我们这个团队的工作量也是最巨大的,我们在这个团队里面是最年轻的,所以说也是非常有冲劲和激情的,就是希望为国争光,希望跟国外的同行们去PK一下,证明我们中国的这些数字科技团队也是位于全球前列的。
“冰雪五环”与“点火”挑战最大,推倒重来产生颠覆性迭代创意
红星新闻:这些美轮美奂的设计背后,哪个环节或情景的实现最难?您和团队付出了哪些努力,背后有哪些故事?
王志鸥:“冰雪五环”和“点燃奥林匹克主火炬”这两个环节是最难,也是最有挑战的。
“冰雪五环”要在42秒的时间里实现巨大的水立方升起和冰立方下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现场的机械、光影与创意结合好,挑战巨大。
比如,由于激光传递受距离影响存在误差,光冰立方上面的人形线条的跟踪就改了无数遍。最终呈现在冰立方上面的水墨动画,实际由上万个画面组成,需要我们一帧一帧地用激光点位在冰立方上确认。那段时间为确认激光点位编成画面,现场每天忙到凌晨三四点钟。
而且每次给导演看创意的时候,都是全要素的。就如同每次不是交一个白描线稿,而是做了一个完整的雕塑去给客户看。如果客户说不行,你得找一块石头重新再雕一遍,真的是非常艰辛的创作过程。
这三年,关于“点火”,设计了无数遍的创意稿,每次都是颠覆性的迭代创意。每一次的创作修改,前面很多节目里面的元素都要随之改变,使得许多设计都得推倒重来。每次我们设计创作都要跟各个环节不断确认、实验、推导,最终才让大家看到这一次奥运历史上的伟大创意。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非常完美的。
奥运史上首次使用16K屏,本届冬奥数字科技以及数字美学值得研究总结
红星新闻:科技赋能艺术是本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相比,这届冬奥会运用了哪些先进视觉技术?实现了哪些以前可能只能想象却无法实现的效果?
王志鸥:大家知道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时,有一幅“画卷”在鸟巢内打开,那个屏幕的尺度和清晰度在当时已经是极限了。我们这次又创造了奥运历史上首个画质达到16K,包含冰面、冰瀑、冰立方等的光影屏。
在2008年,是无法实现这样一个巨型的光影屏的。它的工程量以及背后所需要的软硬件的支持、产业链的支撑,以及高难度的施工,当年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的。这次使用的巨型光影屏,是我们国家科技实力强大之后,带给这届冬奥会的完美画卷。
再比如这次在“冰雪五环”里,结合影像、激光和机械的全要素全维度的一套编程,这个数字编程的创新是非常难的,之前也是没有人做到的。
红星新闻:张艺谋导演曾透露闭幕式要体现双奥之城,时空穿越的感觉。您可否剧透一下闭幕式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部分?
王志鸥: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冬奥闭幕式,并充满期待。但是我不能剧透,留一点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