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神州暖,岁月峥嵘虎龙腾。央视2022年春晚告下一段落,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创意舞蹈《金面》在一众节目中脱颖而出,收获了观众的关注和掌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为此中青校媒(山西)针对山西高校大学生展开了“关于青年对春晚传统文化节目看法的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56份有效问卷中,78.71%的青年学生表示这两个节目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54.1%的同学关注的焦点在于节目背后丰富的传统文化。
青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追求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春晚的出圈瞬间
在2021年,河南卫视节目的出圈就引发了青年对于新媒体形式传播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春晚的舞台更是将这股潮流推向了高潮。
舞蹈诗剧 《只此青绿》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的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 金面|一方舞台,千年古韵——品味来自春晚的东方味道】
文章插图
央视 |《只此青绿》
服装设计别出心裁,舞蹈身姿空灵曼妙,舞台融合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将《千里江山图》这一经典娓娓道来。头饰、服装模拟山石绿水,身姿、造型变换尽显群山重峦叠嶂,在舞蹈的静态呈现与动态表达中达到了平衡,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呈现在舞台上。
文章插图
央视 |《只此青绿》
创意舞蹈《金面》以三星堆文明为背景演绎了艺术与浪漫,并将CG设计制作、光学动作捕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示了古蜀文明的深厚底蕴,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文章插图
央视 |《金面》
在地方卫视,更有演员与舞台背景虚实相衬的新国风原创歌曲《登鹳雀楼》、将中国民乐与世界音乐元素结合的《万里茶道》、二次元国潮女子组合SING女团与创意国风男子群舞呈现的《一不小心到古代》……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山西卫视 |《登鹳雀楼》
这些节目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融合了当下年轻人感兴趣的文化元素,借助舞台形式、技术表达的创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在古韵与科技的交融中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文章插图
陕西卫视 |《兰陵王入阵曲》
青年与传统文化
的“双向奔赴”
问卷调查显示,在央视春晚节目中,舞蹈《只此青绿》、《金面》给三分之二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有半数同学是被『节目背后的传统文化』所吸引。
诚然,这与当代青年背后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当代青年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用包容的心态和创新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当然也能以更加理性的方式看待和关注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自信”教育也让了解、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了当代青年人的本能。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年群体显然占据互联网内容生产的绝大部分,他们将传统文化和创新思维相互碰撞,进行文化输出,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越来越鲜活生动和贴近青年人的展示形式』也是传统文化受到青年关注颇多的原因之一。“文化国潮”摆脱死板和套路,以新颖的呈现形式走进青年的眼中,得到青年的喜爱,进而激起传承和创新的欲望。如此出圈,可谓是青年和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传统文化要这样出圈
传统文化展现着泱泱大国的文化底蕴,传承着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脉络。
春晚体现着中国人对于“年”的特殊仪式感和对团圆美满幸福生活的期盼,同时更是文化传播的巨大载体,是“传承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舞台。
春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无疑为传统文化的接续发展打了出色的样板。
传统文化如何继续出圈,作为青年的我们首先应当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关注、了解传统文化,把创新思维和先进科技融入传统,让传统文化再造活血,焕发生机。此外,在泛媒体时代,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创新传播形式,扩大传播范围,让“文化国潮”燃起来!
- 舞美|茅奖小说《主角》被陕西人艺搬上话剧舞台
- 编导|《只此青绿》编导的另一部力作!《粉墨春秋》即将登上淄博大剧院舞台
- 李雪莲|《我不是潘金莲》搬上舞台 刘震云期待话剧“背叛原著”
- 蔡正仁|平均年龄80+!这群“大熊猫”齐聚一堂,要开创昆曲舞台的新奇迹
- 院团|传统戏曲的舞台更大了
- 儿童音乐舞台剧|《神探艾小坡》儿童音乐舞台剧首演 为凯叔品牌线下拓展试水
- 合唱团|歌声响起来,这群登上冬奥舞台的阜平山里娃再次让我们动容
- 孩子们|歌声响起来,这群登上冬奥舞台的阜平山里娃再次让我们动容
- 锡崖沟|“太行故事”大舞台最闪耀的主角——揭秘话剧《太行》剧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密码”
- 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儿艺为吉祥物造梦从不缺席 冬奥顶流“冰墩墩”同步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