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齐鲁青未了|咬春

立春|齐鲁青未了|咬春】立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等美好向上的字眼。立春,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别称,叫“咬春”。 咬春,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春来了,人们要把春咬住,用嘴来嚼,用舌来品。嚼什么?品什么?晋代《风土记》中有“元日造五辛盘”之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放置盘中食之,名曰“五辛盘”,取“迎春之意”。看来“咬春”吃五辛盘,不仅吉祥,还有中医保健之理。 唐宋以后,演变为立春吃“春盘”,杜甫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说明唐时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也就是以春饼、春卷、蔬菜、水果盛于盘中吃,行“咬春”之俗。苏轼曾有“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之句,古人在立春日“咬春”,照风俗吃春盘春卷,用黄韭作馅料,这可算是富贵人家最美的“咬春”了,因为那黄韭是在温室里栽培出来的。 而更多的是如《明宫史·饮食好尚》中所说:“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人专有《咬春诗》:“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诗中所描绘的咬春吃萝卜,真乃生动形象且乡味十足。 记得小时候,每逢立春日,只要是赶到夜间打春,母亲总是预先把家乡的脆萝卜切成片,放在盘中,并嘱咐我们:“早睡,警醒着点,打春别打到炕上。”到了时辰,母亲喊醒我们,嘴里嘟囔着“咬口萝卜驱春困,健健康康一年顺”,随即每人分给一片脆萝卜,要赶上打春那一刻咬食,母亲说是“咬春”。我们一小口一小口咬着萝卜片,慢慢品味,脆脆的、甜甜的,嚼着嚼着就嚼出了辣味儿,母亲说:“那就是咬住了春天的味儿。”一大早,母亲还会做好春卷(家乡土名叫“卷卷”,一种用调制好的面汁摊的软饼),再卷上葱丝。母亲说,如果有嫩韭卷起来吃就更好了,可当时大多数人家是吃不上嫩韭的。 如今大棚里早春割嫩韭,已成平常事,可立春“咬”萝卜的习俗却很少见了。北方人咬春,更多的是春韭肉馅包饺子,那真是“咬”出春的鲜美滋味。“咬春”吃韭,说是“春常驻,好日子久久”。因为韭菜自古就享有“春菜第一美食”的佳称,《本草拾遗》说:“在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曾提到132种植物(其中蔬菜20多种),只把韭菜列为祭祀品:“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是说用韭菜和羔羊祭献祖先。《礼记》也有:“庶人春荐韭以卵。”是说用韭菜代替鸡蛋作为祭品,足见其尊贵。难怪古代诗人也青睐春韭!诗圣杜甫就曾冒着夜雨剪春韭招待客人:“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宋·刘子翠),如今早春就有绿韭相伴,那“春”,一口咬下去,就咬出美味、咬出吉祥、咬出健康来,庄户人家的好日子就变得绵远悠长……主播/后期剪辑:朱若彤值班主编: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