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隐约飘荡着喜庆的《春节序曲》,迎面走来,每个人脸上都是笑盈盈的。昨天是中国农历除夕,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里,也多了几分节庆的味道。当中国传统节日遇上冬奥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纷至沓来的各路媒体赞叹不已。学说中国话、吃顿饺子宴……这个除夕,有温暖有惊喜。
00:00 / 01:33自动x1
学说中国话
除夕日的下午,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室外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庙会正在举行。志愿者们摆摊让外国采访人员体验民俗民风。外国采访人员可以在这里依葫芦画瓢跟着写福字,也可以拿起剪刀,体会更高难度的剪窗花。更有不少外国采访人员跟着志愿者学起了中国话,“虎虎生威”“恭喜发财”“年年有余”……一串串不甚标准的祝福的话从外国采访人员口中说出,为这个闭环内的除夕之夜营造了温馨的过节气氛。
在冬奥会体验中国春节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来自意大利的前花滑名将瓦伦缇娜·马切伊拿着自己刚写完还墨迹未干的福字笑靥如花。“这里的每位志愿者都特别热情,希望能让你成为(节庆的)的一部分。这种感觉特别温暖。”在她看来,这同样也是奥运会希望给人们带来的——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赛事,更是文化的交流、心灵的交融,“这就是奥运的特殊魅力。”
文章插图
图说:瓦伦缇娜·马切伊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厉苒苒 摄(下同)
因为疫情闭环管理,这样的庙会安排让无缘外出观赏北京风光的外国采访人员们有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大家应该知道,闭环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奥运参与者的安全,可以让运动员正常比赛,赛出水平。奥运会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刻,但中国冬奥会做得实在太棒了!”曾是顶尖运动员的马切伊更能感受北京冬奥如期举行的来之不易,“就像巴赫主席说的,奥运让我们更团结!”
在外国采访人员的印象中,中国红是春节的主旋律,另外还有发红包、挂灯笼以及各种舞龙舞狮的欢庆活动。媒体中心工作间,采访人员让四位外国同行学说上海话拜年,“读夜报 看冬奥 新春快乐”,极具喜感的发音背后,是喜悦的暖意交流。(>>>相关链接:除夕夜,冬奥新闻中心里的老外采访人员的新年祝福,你都收到了吗?)
文章插图
图说:外国采访人员写“福”字
特别年夜饭
除夕夜,闭环内的年夜饭去哪儿吃是个问题。不少采访人员选择了主媒体中心里的网红机器人餐厅。
在厨房里,机器人正在工作——十几台机器无需人工干预就能独立烹饪并自动上餐。菜品包括传统的中式炒菜、西式汉堡和薯条等。所有机器人都位于透明的玻璃后面,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观看烹饪过程。有趣的是,在机器人餐厅,每天观众比吃东西的人要多得多。
文章插图
图说:厨房里,机器人正在工作
智能餐厅的点餐过程是这样的:顾客到收银台(暂时还使用人工)点餐,每天有多种不同的菜品,然后得到座位号码。之后,一个机器人厨师开始制作,可能是有各种配料的面条,也可能是炖牛肉。这个过程需要4至6分钟。把菜品送到餐桌上还要花2至4分钟。当菜品制作完成,装盘后,就会有一辆小车一样的承载器装载菜肴,沿着全透明的玻璃轨道移动,将其送到指定餐桌的上方。到达指定位置后,盛着食物的托盘就会“从天而降”,所点的餐品就到了顾客面前,顾客只需把它从托盘上取下来即可。
文章插图
图说:除夕夜,饺子成了人气食品
【 机器人|苒情岁月丨在冬奥媒体中心过除夕是什么体验?逛庙会收礼物】昨天相比往日,饺子摊的人气旺了许多。除夕饺子也是由机器人厨师制作,从和面到擀皮再到包馅,然后下锅煮沸,出炉装盘……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上桌,“吃顿饺子才是过年!”相遇的中国采访人员相视一笑,一切祝福尽在不言中。(新民晚报特派采访人员 厉苒苒 北京今日电)
- 二等人员|焦大也有辉煌岁月,他是从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变成了二等人员?
- 青葱岁月|青未了|青葱岁月
- 王赫野: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中国人的故事·唱给你听| 火箭
- 紫金山天文台|四季轮转 标注岁月
- 中国文化|机器人上岗、VR滑雪,海淀双奥文化广场满满科技范儿
- 沪剧团|陈甦萍:岁月流珍,留住对顾月珍的思念,也留住“努力”的团魂
- 小叔子|青未了|爱,可抵岁月漫长
- 机械舞|机器人调酒师90秒请你喝一杯,北京冬奥会媒体餐厅里也有个明星
- 军旅|有着青铜质地的军旅赞歌——评刘笑伟的诗集《岁月青铜》
- 沪剧|《赵一曼》《八年离乱》《杨乃武与小白菜》……长宁沪剧团三代演员共忆“岁月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