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采访人员郑昕、卢羽晨、高萌)已过耳顺之年的著名画家何加林,直到现在还时常和人谈起一段将近30年前的旅途趣事:1994年夏天,在一列从浙江开往大西北的火车上,他把一台装电池的9寸黑白电视机摆上卧铺,与球友伴着忽有忽无的信号,见证了意大利队的罗伯特·巴乔罚丢点球的那一幕……
“但我们也只看到了那一幕,之后又没信号了。”何加林沉稳平和的声调突然提高了很多,说那场决赛的结果,直到他们抵达目的地后才知道。
文章插图
何加林,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曾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
他这般狂热地爱上体育,其实远在美国世界杯之前。从走上艺术之路,再到如今荣誉等身,体育一直是何加林日常生活和创作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历新年临近、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曾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的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将继续用自己的画笔,向国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艺术。
文章插图
何加林年少时随父母生活在大西北,坦言自己很早就接触过冰雪运动,但仅限于削两根竹片踩在脚下滑过冰面。简易的器材虽说充实了童年的“运动经历”,但直到近十几年来出国交流,何加林才真正领略到冰雪运动的魅力。
“我有的时候出国正好赶上冬天,瑞士的雪山我去过好多次,才知道欧洲的冰雪文化是这么丰富。”何加林说,远看着一个个滑雪爱好者从雪山顶端几乎垂直地纵身“飞”下,极小的人物俨然成为广阔雪景的点缀,极具东方山水画意境。
文章插图
1月15日,中国选手苏翊鸣在2021-2022赛季国际雪联单板滑雪U型场地与坡面障碍技巧世界杯瑞士拉克斯站坡面障碍技巧男子组决赛中。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铖 摄
纵观何加林的作品,即便是表现体育运动紧张感的画作,也都充满悠远与隽永意味。如此“山光水色与人亲”般的生活化与生命感,是何加林艺术创作的鲜明特征,这得益于他广泛的爱好。作画之余,吟诗抚琴、听戏摄影,而在“玩”体育这方面,他同样是认真的。
“我喜欢剧烈运动,从小时候一直到上大学都没停过。只要一有体育课我就开心。”何加林回忆说,他上学时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恨不得把跑、跳、投的各个项目都参加一遍。每每听到裁判拿着摇铃发出的“叮铃铃”声,自己浑身的血液就沸腾起来。
“我想我后来画画那么有激情,绝对跟我的体育运动(爱好)有关。”他说,“因为在竞技场上你就是谁都不服输,然后我就把那个东西潜移默化到我的创作心态里面去。”
在何加林看来,当初考上浙江美院时选择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就是认为山水画给人感觉可以很自由地去表现,但同时又会让作画者有一个规矩,这点与体育类似,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中尽情挥洒才华。
“体育运动有竞技的标准,比如说篮球场上就是五个人对五个人,你不能长时间进入三秒区。有了规矩以后(再看)谁比谁强,那是靠本事。所以我就很喜欢这种竞争方式。”他说。
懂体育且爱体育的何加林虽没能得到机会,站上体坛最高级别的奥运赛场,但却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了奥林匹克的殿堂。在两年前的2020年1月,“中国和”何加林主题艺术展来到了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
文章插图
2019年2月2日,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圣火台后挂起红灯笼。新华社采访人员 徐金泉 摄
在那场车马盈门的展览中,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一同亮相的,是何加林创作的多幅风格题材各异的画作,其中就有展现中华民俗体育的《竞渡》和用国画手法描绘外国雪场与运动员的《雪山飞鹰》。这些凸显中国文化精髓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美术作品,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度赞赏。
此后,何加林在体育题材上的创作热情愈发浓厚。在东京奥运会上,他一连描绘出38幅中国军团运动员的夺冠瞬间,用画作为中国喝彩。如今他担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和“为奥运喝彩”艺术写生团团长,责无旁贷地组织起学生与艺术爱好者前往国内外各地采风,记录下与奥运相关的人物,以及北京筹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点点滴滴。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