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为深入推广杭州“宋韵文化”,营造春节文化氛围,2022年1月30日至2月7日春节期间,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联合市园林文物局,以及浙江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等在杭博物馆,共同推出“杭州宝贝过大年”新春推广活动。以宋韵手绘画卷、博物馆吉祥宝贝为亮点,为大家送上文化味满满的新年祝福!
手绘“宋韵画卷”
穿越千年领略宋韵杭州千年
宋人笔记《梦梁录》记载:正月朔日,俗称为新年。我们将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新年”,这一称呼正是源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不仅孕育了富裕繁华的都市,也催生了丰富多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和今天的长假相似的是,大多数宋人有5-7天新年假期,穿上色彩鲜艳的新衣服,与家人一同采买年货,张贴春联、走亲访友、赏花灯…许多过春节的方式延续至今。
那么,宋人过年有哪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宋人哪些春节习俗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这些答案在一幅“杭州宝贝过大年”画卷中可寻端倪,让我们穿越千年感受独特的宋韵魅力。画卷以全景手绘的形式,解码宋韵文化基因,参考《清明上河图》、《撵茶图》、《听阮图》、《听琴图》、《西园雅集图》、《文会图》等经典宋画场景,生动展现宋人热闹过年的场景。
逛市集:宋人的小日子可以说过得相当精致,春节期间需要购买的年货多得令人咋舌。《武林旧事》有一节《岁晚节物》,罗列了一大堆年货清单: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纸钱、糁盆、百事吉、胶牙饧,所谓“席铺百货”。此次,我们选择以苏汉臣《冬日婴戏图轴》的孩童为主角,扎着“菠萝头”,手提红灯笼,带我们感受熙熙攘攘、盛况空前的宋人市集。
文章插图
逛市集
雅集活动:宋人过年期间,社交娱乐活动也十分丰富,文人雅士们会通过宋画鉴赏、古琴演奏、南宋花艺等多种雅集形式来进行社交娱乐。“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这是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记载的宋代文人雅士雅致生活的“四事”。在画卷里,描绘了文人雅士们作客聚会的情景,或挥毫用墨吟诗赋词、或扶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将四艺合一,展现宋人风雅处处是寻常的生活美学。
文章插图
雅集活动
年夜饭:据《梦梁录》记载,宋人非常重视大年三十日晚的那顿年夜饭。七碟子八碗堆满餐桌,有鸡有鱼有荤有素。除此之外,“馎饦”(面条)与“春盘”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种用“柏枝、柿子、橘子”堆成的果盘,谐音即为“百事吉”,寓意新的一年百事吉祥,万事如意。年夜饭后,由小孩子负责守岁,享用十般糖、澄沙团、蜜姜豉、蜜酥等各色“消夜果”。画卷参考了宋画《文会图》的部分场景和美食内容,展现了纯正的宋代饕餮大餐!
文章插图
年夜饭
有趣的是,创作者还将当代杭州融入画卷之中,比如杭州书房、杭州奥体中心、杭州会议中心和杭州大剧院、东梓关村、城市大脑数字文旅系统等,展现一个穿越千年的杭州新年。
领取“文物福帖”
在线解锁线上拜年新姿势
“杭州宝贝过大年”活动另一个亮点是来自各博物馆的吉祥宝贝,有的来自宋代,有的是虎年纹样,都带着浓浓的新春祝福。
虎文物系列:古人常以虎的兽面形装饰在器物上,把虎看成儿童的保护神,让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寓意孩子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活泼。馆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黑缎地彩绣虎镇五毒肚兜”是用各色丝线绣出老虎及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等艾虎五毒纹图案,寓意辟邪除秽;馆藏于杭州博物馆的“玉虎饰件”呈鸡骨白色,以圆雕技法表现出一头奔跑状的虎。据文献记载,玉虎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博物院藏的一件战国早期虎形玉佩从尺寸、造型和雕刻工艺上与这件十分相似,说明这一时期,玉器或治玉工艺的南北交流已较普遍;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南宋绍兴五年铜虎并环”是国家一级文物,全长21厘米,宽9厘米,高8厘米。虎形,卧伏状,嘴衔环。虎腹上刻有竖列两排铭文,为篆书中带隶笔。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