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外国人最爱逛的地方,竟是藏在长乐路小洋房里的它
长乐路绿荫掩映的梧桐树下
有一幢独栋小洋房藏在弄堂深处
这里坐落着首家中国蓝印花布馆
上世纪80年代末它正式对外营业,保护中国传统制法蓝印花布于失传之际,曾数度接受央视采访,受到各国旅行指南的推荐,成为外国人游览上海,了解中华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窗口。
文章插图
洋房主要对外展出两层,一层出售蓝印花布制作的各类纺织品,二层为中国蓝印花布博物馆。这里主要摆陈着四大类由非遗技艺制作的蓝印花布制品,涵盖服装、工艺品、布料、壁挂等生活中常见纺织品,花布纹样源于生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饱含着浓郁的乡俗民情。
今年春节,
感兴趣的你何不走进这栋小楼,
去这个拥有“灿烂遗产”的地方,
走走看看?
凝结中日友好的一段非遗情缘
蓝印花布,
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
源于西汉时期,
明清时期最为鼎盛,
是民间最普及的纺织用品,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插图
中国蓝印花布馆的诞生
中国蓝印花布馆的诞生源于一段中日友好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中日尚未建交时,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上海分公司(今天的东方国际集团纺织品公司)曾受邀至日本参加纺织品博览会,带去了一些蓝印花布,展现中国传统纺织品之美。日本人久保麻纱是纺织品公司的一位客户,在博览会现场就被花布深深吸引,她主动与纺织品公司沟通,这么漂亮的花布在日本已经失传,中国竟然保存得这么好,真想去中国看看。
中日建交后,久保麻纱想方设法随第一批日本妇女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她寻访蓝印花布的心是那么的迫切,在到达上海后,向代表团请假随后的所有行程,奔赴江南现场调研。民间走访的结果令她十分心焦,现代化生产对传统工艺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老艺人去世,家庭式手工作坊关闭,中国的蓝印花布正在失传,如果不进行保护,终将与日本一样慢慢绝迹。而中国作为蓝印花布的根,一旦失传,这一瑰丽的民间艺术将就此消失。久保麻纱即与纺织品公司交流,表达了共同合作保护蓝印花布的想法。
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国有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之一,纺织品公司很快答复,愿意一同保护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上世纪80年代初,双方就合作模式展开了多轮探讨,决定共同把散落在民间的蓝印花布手工艺人组织起来,恢复蓝印花布的生产,加大对外的宣传推广力度。收集失落于民间的优质蓝印花布作为藏品,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并选址上海长乐路这一潮流文化聚集地为蓝印花布集结展示地,取名“中国蓝印花布馆”,由纺织品公司派中方经理负责日常运营,给蓝印花布一个“家”。
火爆与冲击 墙里开花墙外香
中国蓝印花布馆刚开张,
就受到了来自外宾的狂热追捧。
久保麻纱将中国蓝印花布馆的一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还在日本东京开了一间中国蓝印花布专卖店,花布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与清新雅致的魅力在日本迅速打响了知名度,专卖店一度成为了日本文化界人士集中的打卡点。
文章插图
在久保麻纱的推广下,许多对蓝印花布文化感兴趣的日本人到上海旅游,会按图索骥找到中国蓝印花布馆,在此聆听蓝印花布的故事,购买最正宗的蓝印花布。由于中国蓝印花布样式古朴美观,质量可靠,极具中国民族传统特色,老外们特别喜欢,趋之若鹜,许多国家把中国蓝印花布馆的地址印在旅游手册上,将这里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国家的老外们一批批来这里参观购买,与中国的非遗艺术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文章插图
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各国友人的追捧下,中国蓝印花布馆的商品一度供不应求,一上货架就被前来寻宝的客人一抢而空。中国蓝印花布馆挽救传承非遗技艺的社会责任也得到了社会媒体的认可与传播,央视、上视频频来到中国蓝印花布馆采访,一时间成为了上海滩的“热门”。
走山沟、进乡村 寻找手工艺人
中国蓝印花布馆的二楼展陈空间珍藏着4000余件珍贵蓝印花布展品,都是当初由纺织品公司的员工与久保麻纱下乡进村一件一件抢救而来的,所谓来之不易。
- 漫画|四川小伙靠一段“敦煌菩萨”的视频火到国外,外国人:比上帝还美
- 蛋液|百吃不厌家常菜,只有它才是心头最爱
- 刘藤|中国柔术第一美女,将身体折叠在箱子穿行,表演让外国人叹为观止
- 百家宴|外国人在广西喜过元宵节
- 运动员们|外国运动员最爱哪个中国美食?火锅每天必吃,瓜比别国的更甜
- 谷爱凌|是吃货无误了!谷爱凌比赛时天天吃排骨 红烧肉和猪蹄儿也是最爱
- 连锁店|家常广式蒸排骨的风味,只做给最爱的人
- 腊肠|好吃的宝宝最爱腊味炒饭,是不是很有食欲呀
- 小披萨|网红宝宝最爱香酥小披萨,简单快手超美味
- 番茄肥牛蛋浇饭|懒人最爱的番茄肥牛蛋浇饭,因为它我都爱上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