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西南林业大学蓝增全:澜沧江孕育茶文明( 二 )


在茶树原产地茶果成熟裂开,茶籽落地,萌发长成树,再长成一片一片的林。古茶树相对密集生长分布在澜沧江流域内。近1万-1.5万年看,无大的地质变动和气候变化,没引起物种分布上大的变动。茶果个体大,又无动物喜好的滋味。不适宜动物传播。更大的可能是顺江水漂流而传播,或是澜沧江流域的人群先发现利用了茶树,并加以传播。
在蓝增全看来,在流域内,在江边,有了茶树,有竹,有泥土,有石,何时有人类活动就有可能发现利用茶树。人类发现利用茶树,应首先是咀嚼茶叶,吃了,记住了,就有了贮存、加工、驯化。从发展到交流,才是茶文化的发端。推断是这里的人群先发现的,理由是只有这里有集中成片的各式大茶树,才有被发现利用的可能,只有发现利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传播、交流的可能。“澜沧江流域是茶文化的起点和发端,孕育的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萌芽。”蓝增全说。
“茶是一个自然物,在与人类建立联系之前,无所谓文化。人与茶相遇,人茶相识,人发现茶的价值,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利用,这是茶文化的开端。也是茶文化的本源。全球的一切茶文化均发源于澜沧江流域。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最先驯化栽培茶树的澜沧江先民。”蓝增全说。“澜沧江由东北角的迪庆进入云南,从西双版纳流出变为湄公河。澜沧江流城是孕育、产生、传播茶树物种的第一渠道。澜沧江流域古滇人群是发现和早期驯化茶的‘神农’。”
从人类历史研究的结果看,澜沧江流域活动的先民(或许是叫“古濮人”),与“神农”尝百草时期是吻合的。作为澜沧江流域活动的先人,与流域内生长的茶相遇,这是人类最早认识茶的最符合逻辑的推断。澜沧江流域内有多个民族与“古濮人”有渊源。从分布以及他们与茶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民族族群与古茶树群落聚集的实证。
当然,从茶树起源到被人类发现利用,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时光,澜沧江流域多民族与茶树相协、共生、共同进步,形成了有地域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后来又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外界。(中国日报云南采访人员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