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禽|新春佳节,在自然博物馆看“虎虎生福”,去颐和园看3000年前玉虎

自然博物馆 看“虎虎生福”
灵禽|新春佳节,在自然博物馆看“虎虎生福”,去颐和园看3000年前玉虎
文章插图
本报讯(采访人员牛伟坤)昨天,“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层临时展厅开展。与虎相关的丰富图片与栩栩如生的标本,为市民提前送上新春大礼。
展览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各地近50家博物馆等单位,众筹数百幅与虎相关的文物、标本、艺术品等照片集结而成,生动展示了自然世界的虎、历史文化中的虎。比如,展览开头,一件自然博物馆馆藏的剑齿虎类化石图片,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万年之前,感受森林王者的勇猛威仪。“剑齿虎类生活在大约1100万年到1万年前,体型有大有小,共同特征是上犬齿都特别长,大的牙齿有120毫米左右,闭着嘴时,有些种类的上犬齿都会露出来。”该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说,该标本目前存放在馆内的标本库中;但在馆内的古哺乳动物展厅,正展出着几件类似的剑齿虎化石标本,观众可以在此一睹真容。
在展出图片的基础上,自然博物馆还结合馆内特色,配合展出了7件共16只东北虎、华南虎等标本。其中,一件有10只华南虎幼仔的标本格外引人注意:10只小虎,或趴或卧,目光炯炯,活泼灵动。“华南虎被认为是已经在野外灭绝了的一个亚种,所以华南虎的标本是非常珍贵的,这样集聚10只幼虎的标本,难得一见。”苗雨雁介绍。展览将持续至2月27日,免费开放,预约博物馆参观门票即可入场参观。 阎彤 摄
颐和园 看3000年前玉虎
灵禽|新春佳节,在自然博物馆看“虎虎生福”,去颐和园看3000年前玉虎
文章插图
本报讯(采访人员代丽丽)商代的玉虎、汉代的青玉羊、宋代白玉鹅首带钩、元代白玉镂雕龙纹带饰、清代青玉乾隆御题云龙纹瓮……由商代至民国初年历代动植物题材的230余件玉器在颐和园博物馆集中亮相。新春佳节之际,颐和园举办“玉见生机——中国古代动植物题材玉器展”,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高超卓绝的玉雕工艺。
展览汇集了颐和园管理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艺术博物馆3家文博机构的藏品,其中颐和园园藏玉器111件(套),分为龙飞凤舞、瑞兽灵禽、家豢天养、嘉木良卉、时蔬佳果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龙飞凤舞”,展出40件龙与凤形象的玉器精品,展现了玉器文化发展史与不同历史时期龙凤形象的演进特点。
第二单元“瑞兽灵禽”展出55件以瑞兽和灵禽为造型的玉雕文物。展览中的明星展品商代玉虎就在这个展区。这件玉虎距今已逾3000年,小巧古朴,不过一支钢笔的长度,以卧虎为造型,形体概括简练,运用寥寥的简约线条,表达出瑞虎内在精神与整体效果。其造型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虎极为相似,属典型商代琢玉风格。
第三单元“家豢天养”展出62件以蝶燕鱼虫、鸡犬鹅猫为主题的小动物形象的玉器,反映了唐宋以后,中国玉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和写实性。独立展柜中的颐和园园藏一级文物青玉卧牛,用料硕大,显示出皇家气魄。
第四单元“嘉木良卉”展出27件以花草树木为题材的玉器,反映了明清以来,玉器的实用性与陈设性进一步增强,适宜展开植物类雕刻的文房器、山子、插屏等。
第五单元“时蔬佳果”展出了46件以葫芦、佛手、仙桃等为代表具有福寿绵长寓意的蔬果造型的玉器。
展期为1月28日至4月10日(逢周一闭馆)。颐和园博物馆接待量进行总量控制、限量管理,进行75%的客流管控,当游客接近最大饱和量的时候,暂停入馆。吴镝 摄
科技馆 触摸常温冰雪
本报讯(采访人员牛伟坤)“科技冬奥”主题展览日前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结合5G、4K、VR等现代技术手段,以51件展品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可参与、可互动、可体验的科技冬奥冰雪世界。展览中互动展品达40余件。
展览设计了“冬奥之约”“冰雪之魅”“运动之秘”“科技之力”“未来之城”五个主题展区与序厅、冬残奥会展示区、教育活动区三个展示交流专区。走进序厅,迎面便是憨态可掬的冰墩墩、雪容融。策展人员采用了凝胶冰雪材料营造出冰雪意境。凝胶冰雪,也被称为“永不融化的冰雪”,通过引入高聚物三维网络结构锁住水分子,使其在升温过程中仍能保持自身形状不会融化。
诸如此类的科技揭秘在展厅中随处可见,看似薄薄的滑雪板暗藏玄机,包含着板底、复合材料、板刃、木芯等近10层结构。观众还可以动手拼装现代新型滑雪板。开展后不久,雪场竞技、雪橇疾驰、冰上赛车、冰球训练等展项前就排起了长队。据统计,展览中互动展品达4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