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曾经见证历史 如今收藏历史|建筑可阅读 | 总会大楼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曾经见证历史 如今收藏历史|建筑可阅读 | 总会大楼
文章插图
侧立面
熙熙攘攘的南京西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一座近现代建筑的博物馆,沿路排列的风格各异的建筑记录了上海这座“摩登”城市其百年间的风云变幻和时尚更迭。坐落于南京西路325号的曾经的跑马总会大楼,是上海近代公共建筑中风格突出并且保存完好的著名历史保护建筑之一。作为公共建筑,其公共服务功能从最初的赛马到如今成为历史博物馆,同样经历了沧桑变化。这样的变化过程不仅仅见证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同时也在不同的时期与其使用人群产生了深度的联接,融入了市民的生活,成为了上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0世纪初的跑马活动与跑马总会大楼
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最频繁的地方。随着西方人来到上海定居并带来他们的生活方式,跑马活动也来到了上海。在其最初被引入上海时,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国的寻常百姓参与赛马活动,只有上海道台、知县等官员在受到特邀时才能前往赛马场观赏。直至1909年,中国人才可以买票进场参与赌马活动,几年之后,许是看中了这方面巨大的营收潜力,跑马厅开始发售名为“香槟票”的赌马彩票。资料显示,1889年前后,跑马总会每年收入仅2.2万元;1920年后,每年达400余万元;1939年前后,每年竟达800万元。博彩产业惊人的利润,让跑马总会赚得盆满钵满。为了给高级会员更奢华的娱乐体验,跑马总会不断地提升跑马厅娱乐环境以及跑马场地的建设。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曾经见证历史 如今收藏历史|建筑可阅读 | 总会大楼
文章插图
正面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曾经见证历史 如今收藏历史|建筑可阅读 | 总会大楼】由于赛马活动的特殊性,赛马的场地有较高要求,通常必须要有草地或沙土的环形跑道、观众看台以及马房和其他配套娱乐设施。上海最早的跑马场由跑马总会于1850年(即清道光三十年)建设;后因跑马活动带动地价上涨,外国商人低价买地、高价卖地,赚取高额地产差价的动因,三次搬迁重建;最终落脚在如今人民公园一带。通过地产业和博彩业赚取了巨额利润的上海跑马总会,于1932年决定在赛马场的西北角,建造气派的总会大楼以供高级会员享乐。当时的英国建筑事务所马海洋行(前身为马矿司洋行)承接了跑马总会大楼的设计项目,并由本土施工团队余洪记营造厂承建。一年后完工的跑马总会大楼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高四层,从此这栋气派的红砖建筑开始作为地标矗立在上海南京西路上。
跑马场因其场地开阔平整,在历史上不仅被用作赛马,也经常被作为兵营使用。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强占了跑马总会大楼用于驻兵以及继续运营博彩业以赚军资。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后,跑马厅停止了赛马赌博,由美军接手成为美军军营和剩余物资仓库。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市军管会正式接管了跑马厅,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将原跑马厅南部辟为人民广场,北部改建为人民公园,中间辟筑了人民大道。1952年跑马总会大楼成为上海博物馆;1959年博物馆迁出,改为上海图书馆;1997年上海图书馆迁往新馆,大楼改做上海美术馆;时至今日,原跑马总会大楼已成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其东南面是上海当代标志性建筑——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博物馆;地铁1、2号线人民广场站在其东面。纸醉金迷的跑马场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而绿树成荫的人民广场则成为了上海的新地标。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曾经见证历史 如今收藏历史|建筑可阅读 | 总会大楼
文章插图
香槟票
马海洋行与新古典主义建筑
依据郑时龄先生对于上海近代建筑的分期,跑马总会大楼的建造正处于上海近代建筑兴建盛期。彼时的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航运中心以及通讯中心,正处于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摩登时代”。受到经济活动发展、地价攀升以及建筑技术快速发展的综合影响,近代建筑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繁盛时期。彼时的上海,汇集了大批优秀国内外建筑师,建筑风格也复杂多样,既有本土特色也有西洋风格。这一时期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出现了四种倾向,其中较为流行的仍是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以及逐渐发展的中国传统古典复兴风格、“国际式”风格以及装饰艺术派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不同的风格在上海现存的近代建筑中都有保存完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