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冬奥村开村,来看这套“手绘+AR”地图速览“村”里风貌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张艺
鳞次栉比的建筑一目了然,绿植雪景点缀其间……今天,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冬奥村正式开村,北京建筑大学师生团队为三个冬奥村绘制的手绘实物地图,以及AR可视化地图亮相。
借助这份兼具艺术感、科技范儿的导览“套装”,国内外运动员既可快速领略冬奥村的建筑特色,又能轻松便利出行。
建筑|冬奥村开村,来看这套“手绘+AR”地图速览“村”里风貌
文章插图
手绘创作描摹三大村建筑亮点
据悉,手绘地图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阚玉德带领4名学生,历时近一年创作而成。项目覆盖三个冬奥村,以运动员居住区为主体,每个村各绘制一份地图,统一发放,可供“村民”使用。
建筑|冬奥村开村,来看这套“手绘+AR”地图速览“村”里风貌】地图实物由哑光覆膜纸印制,打开风琴纸般的折页,冬奥村的建筑群映入眼帘。一图在手,“村民”既能俯瞰冬奥村全貌和建筑群布局,又能清晰地了解每一栋建筑的外观和位置。手绘地图风格典雅端庄,色彩基于各个村建筑外观提取,同时兼顾整体色彩的协调性。
三个冬奥村建筑风格各异,落于画笔,也呈现不同的形态。
在北京村,20栋公寓楼挺立,组成“现代四合院”;在延庆村,一座座半开放的中式庭院依山而建,构成不同组团;在张家口村,一栋栋围合的建筑,以传统的 “中国院落”阐释奥运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各个村手绘地图均围绕冬奥冰雪文化,适当增加了雪景绘制,在三个村的居住区景观中添加了白雪覆盖的场景,并结合整体效果,在北京村的建筑屋顶、张家口村建筑物屋顶、张家口村的太子城遗址公园等处也绘制了皑皑白雪,营造出冰雪色彩。
此外,三个村地图边框纹样均采用中国古典园林里常用的窗框形状。阚玉德解释,这种“框景”处理在突出中国文化的元素的同时,又统一了三个村的绘制风格。
建筑|冬奥村开村,来看这套“手绘+AR”地图速览“村”里风貌
文章插图
数十次修改力求真实准确
在创作过程中,手绘地图项目组参考了北京冬奥组委提供的资料图、北建大科技公司提供的航拍图等大量素材,并先后6次深入三个村开展场地调研。
“我们重点关注各个奥运村居住区内建筑形式、色彩、材质以及道路、景观、植被等内容。”阚玉德回忆,每次去场地调研,都带上平面图、相机和手机,既要拍视频,又要在平面图上标注建筑形式,回来之后,再综合各方素材开展创作。
他们将手写板与电脑绘制软件结合,进行分层创作,依次绘制建筑、景观和雪景,最后再将所有内容整合。
阚玉德介绍,轴测图的表现方式,并借鉴了中国古典绘画技法,在绘制呈现过程中适当调整了建筑之间的遮挡关系、建筑与道路的关系、景观植物的概括等内容,“这种绘制虽不像工程图那样准确,但是能更加直观、完整地看到居住区的建筑形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延庆村的建筑依山就势而建,这些建筑彼此之间有高差,随意挪动之后,可能导致景观衔接问题,容易跟居住区实际情况差距太大。 “我们想到的办法是,根据平面图先确定建筑的位置,再去绘制道路,补充景观,最后再添加雪景,使呈现效果跟其他两个村一致。”
项目集中创作主要在暑假期间开展,师生几人分头画图,时不常熬夜至凌晨,在微信群里互道晚安成了每日惯例。
绘制过程伴随三个冬奥村建设同步推进,为了力求真实准确,后期新建的建筑以及临建也要加进去,很多信息需要反复核对、调整、完善,工作量极大。
阚玉德提到,除了建筑物本身,从内容、文字到版式,都要多次核对,全程下来大的改动有两三版,三个村小的改动也有四五十版。
在2021年的冬奥会全要素测试演练中,延庆村、张家口村的手绘地图已投入使用,得到很多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和外籍专家的好评。
建筑|冬奥村开村,来看这套“手绘+AR”地图速览“村”里风貌
文章插图
可视化地图“把冬奥村带回家”
北建大科技公司则基于手绘图,为三大冬奥村打造了一套AR地图应用。项目技术负责人、北建大科技公司技术总监吴霄介绍,团队先是通过空地一体化全景拍摄方式完成三处冬奥村影像数据采集;之后编辑整理了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提供的场馆基础资料,结合手绘版地图对AR地图应用进行了整体策划和设计,最后利用移动端设备、AR引擎进行功能开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