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说:钱学森图书馆里,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知识。
随着新春佳节临近,沪上博物馆都精心打造了底蕴深厚、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尤其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寒假里,对孩子们来说,“博物馆里过新年”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年俗,不仅能解锁就地过年新玩法,还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今年春节,沪上博物馆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展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博物馆里寻“年味”
蝙蝠、梅花鹿、寿桃、喜鹊……走进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祥禽瑞兽、图案纹饰,“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华吉祥文化特展”以艺术史和自然史的双重视角,呈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念、生存智慧、美学旨趣、心灵风景以及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颇受欢迎,该馆通过展出与老虎有关的文物,传达辟邪、禳灾、纳福的美好寓意。崇明灶文化博物馆展示了灶神产生的历史、灶具、灶花以及古时祭灶的习俗,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烟火气息。
除了应景的新春文化主题外,春节前后,不少博物馆也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呈现别样精彩。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海体育博物馆打造了以冬奥和冰雪运动为主题的临展,通过“逐鹿冰雪赛场峥嵘”“群英荟萃冬梦神州”“北冰南展雪耀申城”三个单元讲述冬奥故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记录了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相互帮扶的历史,传递出两个民族友善包容、向往和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希冀。
“商场里的美术馆”——APSMUSEUM 艺术空间、“老厂房里的博物馆”——上海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上海最受关注二十大优秀建筑”——中国证券博物馆、“世界第三座打字机博物馆”——陆汉斌打字机博物馆以及“藏在花园洋房里的博物馆”——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都各具魅力,值得一览。
文章插图
图说:学生们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学习历史知识
从“花式打卡”到“沉浸体验”
春节及寒假期间,除了鼓励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实现博物馆教育从花式打卡、走马观花向深度学习转变,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世博会slogan如何翻译,怎样为家乡设计对联,如何为未来世博会布置国宝,设计啥样的未来概念车……”有不少孩子走进世博馆时带着研学单,研学单上有许多好玩有趣的课题,孩子们可以借助研学单将课内知识与博物馆知识相链接,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一位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家长对这样“沉浸式博物馆研学”很满意:“研学单能很好地将学科知识和馆方资源相融合,孩子们可以边听讲解边学知识,家长只要稍加引导,孩子们就能从中获得很多乐趣,比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收获要大。”
在中华艺术宫,研学单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孩子们通过研学单,以“海派艺术的新生”为主线,将馆内收藏的上海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品进行有机串联,在研学单的引导下感受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历史变迁和时代进步。
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以“星际航行学院”为背景,三份融合了物理、数学、科学特色的主题研学单引导着孩子们走进钱学森的世界,感受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实现“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
文章插图
图说:钱学森图书馆举行的学生研学活动
让年味值得回味
这些研学单的设计和研发工作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发起,该中心集结了18所学校25名教师,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的学科资源,结合相匹配的教材内容,从学科教育的视角充分挖掘了长三角近百家博物馆资源,出版了“博物馆教室”系列。
采访人员获悉,“博物馆教室”系列一《博物馆学科探究之旅》已正式出版上线,它以“博物馆教育+学科知识”为特色,从“一馆多学科”和“一学科多馆”的角度设计了多条研学路线。而《百馆百单:跟着课本去研学@博物馆》则在涵盖系列一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博物馆”的边界,突出“五育并举”的需要,凸显“上海文化”品牌和“建筑可阅读”理念,配合上海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行动计划的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博物馆,在现实情境中也能主动学习思考,跨学科地观察生活,提出并解决问题。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赵丰|让文物走进生活 文旅商共建博物馆落地杭州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3月1日起恢复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