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卫视又火了,这次是因为与优酷、虾米音乐娱乐联手在小年夜打造的一台晚会《新民乐国风夜》。这台以中国传统民乐为内核的节目,融入流行音乐、戏曲、古诗、非遗等艺术形式,通过电影化的视觉表达展现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再度掀起热潮,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据统计,《新民乐国风夜》播出后,全网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近10亿。
【 自信|中经评论:新民乐出圈靠的是文化自信】每逢佳节必出“新”。从《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河南卫视的国风节目总是令人眼前一亮,回味悠长。没有流量明星撑场面、不靠娱乐效果抓眼球,依然可以打动无数观众,河南卫视做对了什么?这背后的原因值得细品。
首先,用心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新民乐国风夜》中,15个节目涉及15种国风乐器演奏。节目组为闽南家喻户晓的民间歌谣《望春风》重新填词,邀请来自美国、委内瑞拉、赞比亚等地的乐手共同演绎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用歌曲《塞北江南》完成了一次西北花儿与江南评弹的南北对话……没有简单地堆砌民乐符号,而是将创新建立在对民乐资源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专业品质和格调把握让节目生动活泼又不失文化内涵。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其次,弘扬传统文化也要号准时代审美脉搏。在这台晚会中,清脆的扬琴、悠扬的二胡、忧伤的古筝等古典韵味与西方乐器吉他、贝司、爵士等现代流行旋律巧妙融合、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过去,文艺评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音乐一旦太花哨、太流行就会失去审美价值。《新民乐国风夜》则用独特的形式告诉观众,高雅不一定要用正襟危坐的形式表达,民族音乐的生命力可以在融合创新中不断拓展和强大。随着当代人的文化和审美需求日趋多元,民族音乐契合当下流行脉动,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繁荣的文化市场中得以更好地传播与发展。
再者,传统文化“谱新曲”的同时,也要善于“引共鸣”。如何吸引当代年轻人的关注,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好内容要有意识地利用好数字时代的传播规律,让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人旋律,通过大屏小屏等各种载体广泛推送,借力互联网这个传播阵地,帮助传统文化迅速“出圈”,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如今,国潮的流行不再局限于以物质产品为代表的新国货,而是在文化领域全面引发新潮流。在这一趋势下,新民乐有望成为国潮新IP,与更多行业融合发展,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唐宫夜宴》走红后,其作为一个节目IP推动了河南的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给河南文旅增加了不菲的营收。
新民乐出圈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人不再照搬西方创作模式,开始从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民族乐器中汲取创作元素和创作灵感。实践证明,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代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华民族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一定会取得更大突破,中华传统文化也必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成为世界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 何 弘、尚伟民报告文学《粮食,粮食》:一部文史兼备的史诗|文学评论 | 粮食
- 成为惨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文艺评论 | 西蒙
- 传统文化|东湖评论:让更多中国IP讲述文化故事
- 中国文化|【地评线】东湖评论:让更多中国IP讲述文化故事
- 敦煌壁画|【地评线】融通古今,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
- 北京冬奥会|从传统文化热看文化自信
- 任仲伦评《人世间》:好好生活,就是美好生活|文艺评论 | 人本主义
- 音乐学院|济南大学齐丽花副教授入选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
- 刘挚|文艺评论丨藏在瓷枕中的虎年憧憬
- 北京冬奥会|让“自信”成为冬奥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