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2021年度“浙版传媒好书”榜单揭晓。经过初评、网络票选及专家评审会等多轮评选环节,最终有14种出版物荣获2021年度“浙版传媒好书”荣誉称号。其中,四川作家杜阳林的《惊蛰》获得优秀文学艺术出版物奖。
文章插图
颁奖词认为,这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呈现了个人与时代的惊蛰之变,是对一代人生命历程的回忆和追溯。本书将少年的成长史置于宏大的历史长河中,刻画了中国乡村大地上的人物群像,展现了质朴、刚劲、昂扬的民族精神。
文章插图
去年夏天,《惊蜇》问世,这也是杜阳林的最新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农村少年坚韧的成长史。
新书一经上市,北京现代文学馆就召开了一场盛大的研讨会,包括李敬泽、阿来在内的众多文化名家对该书进行了评论。评论家们认为,小说主人公凌云青的成长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中国历史巨变的缩影。小说不仅延续并推进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作品对乡村青年“奋斗改变命运”这一主题的书写,也深入透析乡村历史文化熏染下形成的生活土壤,构成了一部乡村命运变迁与精神嬗变的沉重史诗。
文章插图
据浙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表示,《惊蛰》是2021年下半年的一匹畅销黑马,出版不足5个月,就已经加印了6次。
为何会写下《惊蛰》,就不得不提到杜阳林的亲身经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杜阳林出生于川北的一个小山村。四岁那年,父亲因病离世,最小的弟弟才一岁,还不会开口说话。父母一共生养了十个孩子,有三个在幼年夭折。他记忆中那些年,物质匮乏、经济困窘,缺衣少食,茅屋破漏,受人欺辱。即使在压抑的环境中,依旧会有温暖的人们,给他光芒与指引。
所以,杜阳林一直想把乡村生活的往事转变为写作的素材,2020年,他真正开始动笔写下小说的第一行字。
他笔下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川北部阆南县观龙村,少年凌云青的父亲突然病逝,不仅带走了他的童年,也带走了凌家的欢笑与希望。残酷的命运遭遇,牵出人性的冷暖,凌云青不得不直面饥饿病痛的折磨,不得不忍受乡邻旁亲的凌辱,但这个沉稳的少年始终有读书求学的渴望和对远方的向往。历史的巨变唤醒了沉睡的乡土灵魂,历经十年苦难生活的锤炼,时代的列车载着凌云青和他沉重的过去,无可阻挡地奔向未来。
曹元勇介绍,杜阳林个人的真实经历,比小说里的凌云青更加艰辛和不幸,他曾经的流浪过程也比凌云青的二十八天流浪更为复杂。但是,生活的磨砺、思考和写作,不仅让杜阳林获得了超越苦难的力量,而且早已让他与过往的苦难达成了和解。
杜阳林说,《惊蛰》是一部纯文学作品,不应该与他的生活一一对照。但主人公凌云青身上的确有他曾经的影子,他的遭遇,也是他根深蒂固的少年记忆。而文学并不等于现实生活的照搬,在从记忆到文字的过程中,他有所取舍、有所创作。“我希望读者从凌云青身上,看到一种寻求生活奋进的精神力量,他不管身处怎样的困厄苦难,依然对光明的前方抱有希望。”
杜阳林创作“凌云青”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转过头,回眸过往,去真实地触摸这段历史,在几十年前一个孩子的艰难成长中体悟“不一样的人生”,希望能引发一些思考,对于自己的当下人生之途产生正向影响。
杜阳林谈到,在他个人的文学创作图谱中,《惊蛰》有着自己的情感记忆,甚至书中很多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可言,能凸现一个群体的惊蛰之醒和惊蛰之变,所以对他的创作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凝聚他多年心血的一部小说。正如凌云青“走出观龙村”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惊蛰》也是他创作生涯的原点,从这里出发,他将更加深入地挖掘关于一个游子的情感依归、一个村庄在新时代巨变的故事。同时,他想将写作的笔触,探到《惊蛰》的肌理之下,屏住呼吸,聆听它的脉搏和心跳,为下一部小说创作,开始搭建和走进他的“小世界”。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陈谋
编辑 段雪莹
【 惊蛰|出版5月,加印6次!四川作家杜阳林《惊蛰》成畅销黑马】
- 论文选|陆祖鹤书法论文选《书道之悟》出版
- 中和节|三月·惊蛰迎仲春 春色正中分|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 茶叶蛋|飘香茶叶蛋
- 教育部|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扎扎|波伏娃生前未公开小说遗作《形影不离》中文版出版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儿童绘本《了不起的故宫宝贝》出版
- 停尸间|执业四十多年,检验超过两万三千具尸体——传奇法医回忆录《非自然死亡》出版,深度披露停尸间里的真实故事
- 新书掠影|读书 | 出版
- 燕赵古贤事典|河北人民出版社重点图书《燕赵古贤事典》出版
- 演出季|山东又迎艺术盛会,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5月将在济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