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是中华和合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天台山“和合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与内容。千百年来,植根于天台山土壤的“和合文化”枝繁叶茂,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文章插图
和合天地人——
山水神秀 人文荟萃
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这样描写:“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天台山是“天地人合一”的风水宝地。因境内“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天台山之名,体现了先人遵循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天台民间自古流传的“九龙造天台”传说,体现了人神共济、和谐共存的主题思想。“刘阮天台遇仙”传说则反映了人神相爱的和合愿望。天地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反映了人们顺应自然,顺应规律,自然与道德合一,天理与人心合一,理想与实际合一的精神理念。
神秀的山水和积淀深厚的人文,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场,诞生了与众不同、源远流长的天台山文化。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在这里诞生。唐司马承祯隐居天台山,吸引了众多唐代诗人来天台山,形成了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寒山拾得隐居天台,留下了众多诗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风格独特,他们被人们奉为“和合二仙”,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符号。济公活佛在这里出生,对济公打抱不平、扶危济困精神的颂扬,反映了人们祈求社会公正、公平与和谐的意愿,更是“和合文化”极其重要的内容。
和合儒释道——
三教归一 共融睦居
自汉晋、南朝起,儒释道三教就先后在天台山兴起。到了隋唐,三教迅速发展,寺庙大量兴建,道观林立,儒学书院众多。自古至今,三教和谐共处,鼎足睦居天台山。
【 天台宗|和合天台话源流】南朝著名学者顾欢,在其母亡后,遂隐遁不仕,在天台山开馆授徒,他提出了“道即佛也,佛即道也”的道释同源论。同为南朝时人的陶弘景,是在天台山修炼多年的一代道教宗师,他主张“三教合一”,大力提倡“佛道双修”。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隐居天台山玉霄峰30余年,自号“天台白云子”,提出修炼的五大途径,即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提倡“佛道双修”的道学主旨理论,欲以道教文化会通儒学和佛教文化。
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不仅对佛教各类经典、不同的思想学说以及学风加以融通,而且融会佛道两教,吸收仙道、儒学的精华,彼此相摄共融,从而创造了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
张伯端则出儒入道,提出以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归一论,继则出道入禅,吸收佛禅教理,试图“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融合儒释道三教,开创了中国道教南宗,被后世尊为“紫阳真人”。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曾以巡检使来台州赈灾、兴修水利,也曾两次主事天台山桐柏宫,时间长达六七年。常到台州各地讲学、联谊,其间,他既融集天台宗之佛学,又融摄道教南宗的“内丹学”,形成了新的儒学思想——新理学,使儒家学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天台山神秀山水和三教共处、共修、共融的特点,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精神架构,吸引了无数倡导三教“和合”的名僧高道儒师,群英荟萃于此,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一个文化高地,堪称“华夏一绝”。
寒山与拾得——
和合传说 源可滥觞
寒山、拾得长期隐居在天台山,他们的人生经历、诗歌和传说,都与天台山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寒山拾得传说”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组成部分,包括寒山、拾得及丰干长期生活在天台,相互之间的交往、友情等故事,体现了民众推崇邻里和谐、助人为乐的理念,生动展现了人世间的和合图景,蕴含着深厚的和合文化思想。
“寒山拾得传说”围绕寒山、拾得(包括丰干)的故事主线而展开,具有地域原生性、情节神奇性、文化继承性。其主要内容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寒山拾得游历山水,随处吟诗作偈的佳话;二是寒山、拾得行迹怪诞,逍遥处世,讥讽世态的传说;三是关于寒山、拾得的诗歌及其传播的传说;四是寒山拾得情同手足,互为知己,以及他们劝人向善、崇尚人间和合的传说;五是与寒山拾得相关的山水地理景观和民俗风物传说。
由于寒山拾得的故事在民间传播广泛,深入人心。清代雍正皇帝顺应民心,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从此“和合二仙”名扬天下,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
- 古庙|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何意?老祖宗解人性
- 中国佛教|中国汉传佛教八大派之一三论宗祖庭,曾列入关中八景,西安草堂寺
- 埋葬地|达摩祖师埋葬地 与少林寺齐名被誉为“禅宗祖茔”就在河南三门峡
- 星辰变|同是十二劫超级神兽,宗倔能得澜叔和秦羽相助,方阗无人问津
- 洗面|手把手教你做出陕西特色小吃凉皮的正宗做法,劲道爽滑不开裂
- 唐德宗|中唐萧何,书画名臣,韩滉画作里的人物、动物的奥妙
- 梅林|张宗宏:冬之韵律
- 旺仔|这道菜的正宗做法,99%的人都不知道
- 好吃|不正宗的四川香碗这么好吃,大饭店的经常这么做,
- seren你清蒸鱼的正宗做法,简单几步,越吃越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