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新春走基层】走进珠峰脚下的村庄:守土与乡愁


#中国西藏网#【新春走基层】走进珠峰脚下的村庄:守土与乡愁

----#中国西藏网#【新春走基层】走进珠峰脚下的村庄:守土与乡愁//----

----#中国西藏网#【新春走基层】走进珠峰脚下的村庄:守土与乡愁//----

#中国西藏网#【新春走基层】走进珠峰脚下的村庄:守土与乡愁。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托桑林村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孙非 摄

  在游客和登山客眼里 ,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极限 , 是远方 。 而对于生长于她脚下的人们来说 , 珠峰是他们每日的生活 , 也是一场永远的乡愁 。

  归家

  33岁的索朗在过年前4天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托桑林村 。

  扎西宗乡是距离珠峰最近的行政乡 , 平均海拔约4300米 。 从托桑林村出发 , 开车40分钟即可到达珠峰游客大本营 。 这个季节 , 营地已无迹可寻 。 旺季供游客住宿的临时帐篷早已撤走 , 只有三两游客不时顶着高原冬季的狂风匆匆拍照后 , 便登车离去 。

  然而 , 扎西宗乡的30个行政村却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 。 这里在传统上属于后藏地区 , 每年藏历十二月一日要庆祝后藏新年 。 今年 , 后藏年恰与农历春节同日 。 岁末至 , 游子归 。

  游子越走越远 , 折射乡村之变 。 索朗的父辈中很多人都没念过书 , 而现在 , 人口不到8000人的扎西宗乡大中小学生就有1700多人 。 索朗17岁离开家 , 选择了一条属于山脚下年轻人的特殊道路 。 他成了一名登山向导 , 供职于西藏登山协会 , 每年都会回到珠峰工作 。 他家九个兄弟姐妹中 , 如今只有老三还留在村里 。

  求学、远行、成家立业 , 越来越多珠峰的孩子在外面的世界落了脚 。 但索朗发现 , 忙碌并不只是在外打拼的人的专利 。

  守土

  珠峰脚下的耕种季很短 , 四月末播种 , 九月收割 。 但农人的冬季依旧忙碌 。 索朗家51岁的邻居格桑 , 好不容易才腾出一天时间来索朗家参加年前的聚会 。

  不下地的时候 , 格桑都在家里的织机前 。 靠着编织和售卖一种藏族传统女式围裙邦典 , 曾是贫困户的她终于在田地之外有了新的收入 。 节庆时购买新衣的人很多 , 格桑过年时更忙了 。

  当贫困户挺不好意思的 。 爱笑的格桑捂住了脸 。 虽然扎西宗乡所有贫困户都享受着至少一项政策补贴 , 但格桑还是觉得 , 要自己想办法挣钱 。

  能想的办法有限 。 乡里地处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 大量核心区土地不能用于建设 ,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之间的平衡 , 考验着守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 。

  珠峰旅游是一条路 。 紧邻公路、村中又能远眺珠峰的巴松村就发展成了民宿明星村 。 而巴松村向前30多公里的游客大本营 , 旺季时也都由扎西宗乡的村民经营住宿帐篷 。 58顶帐篷的经营权按比例分到20个村中 , 去年总收入超11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