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青未了|一封信里看人生

韦伯|青未了|一封信里看人生】今天是小年,在传统文化里是灶王爷上天去报信述职的日子。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和人之间交流、沟通都离不开手机了,书信慢慢成为了稀罕物件儿。可想起书信,似乎与我的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书信曾经是走不远的故乡。我们家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临沂搬迁到威海的,因为老家处在沂蒙山区,那时候经济社会发展远不如沿海的威海,即使是种地也因为地形问题要比威海遭罪。当时做代课老师的父亲因为一次参加会议与人闲谈了解到威海比临沂幸福一些,鼓起了而立之年的勇气,带领我们全家搬迁到了威海。初来胶东,那时候我们被当地人称作“西部来子”,淳朴的威海人民也许并没有恶意,仅仅因为我们来自威海之西部,但与当地的融合确实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尤其在刚来威海的那几年,那时候电话基本上没有,有急事了是邮局的电报,平时联络就是靠书信。也许因着熟悉陌生环境对安全感的需要,隔一段时间不收到老家的来信或者不给老家写封信,就像是少了些什么。写信、寄信、等信、读信,也成了我们孩子上学有用的重要证明。可以说,那时候我们是用书信架起了故乡和他乡的通道。
书信曾经是剪不断的思念。上了高中,和初中的伙伴有了人生中第一次选择和离别,于是在亲人之外,第二个通信的群体就这么产生了。那时候的友情是那么纯粹,仅仅是因为我们聊得来,我们都还记挂着一起走过的一段路,在高中那么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还能一次好几页纸好几页纸地通信,丝毫没有考试大作文生拼硬凑的感觉。上了大学,一起奋斗了三年的高中战友们,又成为了阶段性的书信往来主流。这里面就有我后来的妻子,尽管这时候已经开始明白,人生的朋友圈的分化、离合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但友情、爱情都是在纯粹的文字中传递。
书信曾经是诉不完的铭记。转眼就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这时候手机联系也方便了,但曾经呵护自己成长的师长、陪伴自己成长伙伴、培养自己的领导同事,因着生活的苟且和一地鸡毛,可能平日里一年也顾不上相互问候一次,但知道一年即将结束的总是一张张明信片,看着熟悉的笔迹,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一张满脸微笑的面庞在书写对你的问候。这就是在告诉你,嗨,我没有忘记你。
书信现在是回不去的记忆。在这个手机横行的世界里,我想拾起写信的习惯。但随着自己的长大和成长,身边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即使留在身边的也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有的人已经没有了写信的愿望,有的人已经再也找不到收信地址了,有的信只能永远漂流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总能听到现在的人抱怨年越来没有年味,希望书信将来能够成为过年这个仪式里联络感情、弘扬文化的一个符号。
作者简介:韦伯致礼,本命李卫波,现供职于威海某机关单位从事文字工作。
壹点号 韦伯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