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札记|百年“龙学”探究( 二 )


第四,该成果对近代国学大师刘咸炘的《文心雕龙》研究特别是其《文心雕龙阐说》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评价,这在学术史和“龙学”史上是第一次,可以说在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之外,挖掘出现代“龙学”的另一部发端之作。由于对黄侃、范文澜等近现代“龙学”大家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故该成果另辟蹊径,发现近现代“龙学”的开山之作不只是黄侃的“札记”,而是还有一些很重要的著作。实际上,20世纪初叶关注《文心雕龙》的学者不在少数,有关的“龙学”著作亦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掘和研究,而不能仅仅把目光聚焦于黄侃的“札记”。
第五,该成果以较大篇幅对大陆的三位“龙学”家(王元化、詹锳和牟世金)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深入把握20世纪的“龙学”成就。这一大陆“龙学”三大家的概念是全新的,该成果希望这种概括不仅可以集中展示20世纪“龙学”的成就,也可以突出地展示20世纪“龙学”的特点以至不足之处。
百年“龙学”的主要时间段在20世纪,主要成果或者说最重要的成果当然也在20世纪。20世纪最重要的“龙学”家是谁呢?这可以说是个言人人殊的问题。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论自然不同。笔者以为,在对《文心雕龙》的文本进行校勘整理,乃至搜罗《文心雕龙》的历代研究资料等方面,杨明照先生的成就和贡献可以说无人能及;在对《文心雕龙》的理论研究和阐释方面,尤其从理论研究的深度而言,王元化先生的成果堪称第一。在对《文心雕龙》进行集成性研究方面,台湾的李曰刚和大陆的詹锳先生并称双璧;假如兼及各方面而综合考量,那么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成就最大的是两位“龙学”家,那就是大陆的牟世金先生和台湾的王更生先生。因此,鉴于该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选择集中论述大陆“龙学”三大家的成就、贡献乃至不足,可以说这是对20世纪“龙学”的典型考察。
第六,该成果对王元化的《文心雕龙讲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不仅指出其重要的历史贡献,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评价,从而还原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和是非功过。尤其是对《文心雕龙讲疏》一书的历史局限性,该成果进行了认真探讨和评说。研究王先生“龙学”成果的论文已有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笔者觉得还不够深入,所谓一切诚念终当相遇,我们认真指出王先生“龙学”论著的种种历史局限,丝毫无损于先生之于“龙学”的执着探索和理论贡献,更有助于年轻一辈沿着先生的“龙学”足迹继续前行。
第七,该成果对詹锳的《文心雕龙》研究进行了全面评述,对其两部重要的“龙学”著作———《文心雕龙风格学》和《文心雕龙义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其中对很多问题的解剖是具有开创性的。
第八,该成果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野对牟世金先生的“龙学”成就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对其重要的“龙学”名著,如《文心雕龙译注》、《文心雕龙研究》、《刘勰年谱汇考》等进行了认真分析,从而对其在“龙学”上的贡献做了全面研究和评价,尤其是指出其于20世纪“龙学”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并同样认真面对存在的问题。作为受业弟子,笔者对牟先生“龙学”的探讨既是面对师说,则除了充分的尊敬,笔者还格外秉承先生的教导,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指出老师著作中的历史局限。
第九,该成果对新世纪“龙学”的探究,选择了三位各具特点的学者。一是对罗宗强的“龙学”著作进行了全面研究,并着重从中国文学思想史的角度对其贡献做出评价,这在学术史上也是开创性的。二是对张长青的《文心雕龙新释》进行了研究和评述,尤其指出其在“龙学”史上的方法论意义。三是对张灯先生的《文心雕龙译注疏辨》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第十,该成果以《文心雕龙》研究的儒学视野为突破口,对多维视野中的“龙学”进行了新的考察和思考。这既是回应第一章对“龙学”的全面审视,更是企图为21世纪的“龙学”找到新的学术空间。任何学术史的研究不应只是还原历史,更应该立足当下而放眼未来。新世纪的“龙学”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面对百年“龙学”的积累,尤其是如何走出强大的西方文艺学话语体系的影响,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笔者看来,《文心雕龙》研究的视野转换乃是力图还原这部文论经典的本来面目,从而得出新的认识和评价,以期开拓“龙学”新的空间,踏上“龙学”新的征程。以上为该成果正文的主要内容。另外,该成果还设置了约相当于一大章篇幅的“附录”部分,作为对正文的补充,可与正文互为映照。其中既有纪念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综述,也有以《文心雕龙》研究为重点,且按照《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建构栏目的《中国文论》丛刊的编后记,还有关于“龙学”的两篇答问录。这些内容可以说是对“龙学”前沿的最新展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