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带|揭秘“冰丝带”:为什么刚好有22条“丝带”?( 三 )


丝带|揭秘“冰丝带”:为什么刚好有22条“丝带”?
文章插图
· 东西两侧的巨型钢结构环桁架向中心靠近合龙。(视频截图)
在地上框架和钢结构环桁架紧锣密鼓施工时,冰丝带的第三阶段“编织天目”,即索网结构安装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索网就是冰丝带屋顶,之所以用这个结构,是出于节省材料的目的。据初步估算,冰丝带采用钢结构要用掉4000吨左右的钢材,采用索网结构,最后只用了968吨高钒密闭索。
索网结构的运用,还突破一项“卡脖子”技术。当时,多数人倾向于使用成熟进口索,但国家速滑馆总工程师李久林坚持100%使用国产索。一时间,质疑声不绝于耳。
其实,李久林早已在内心算了一笔账,国外进口索虽然技术成熟,但价格居高不下,还会在特殊时期因通关等问题耽搁供货时间。而项目团队经过充分的摸底调研后发现,国内在矿井、缆车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了国产高钒密闭索,只是在生产流程中缺少了索体外层的Z形钢丝技术,这种技术能够让钢索横截面紧密咬合,更加坚固。3个月后,项目团队果然与生产厂家联合研制出第一根试制索,并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检测。
冰丝带之后,这项技术又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迅速被应用到上海浦东足球场、三亚亚沙会体育场等大型工程中。
丝带|揭秘“冰丝带”:为什么刚好有22条“丝带”?
文章插图
· 高钒密闭索截面图。建造冰丝带过程中,国内自主研发索体外层Z形钢丝,使咬合更紧,突破了“卡脖子”技术。(视频截图)
雕刻冰丝带的最后阶段是丝带飞舞。这指的是冰丝带外立面二层以上的天坛形曲面幕墙系统的安装。由于场馆造型极为特殊,外立面的全部3360块玻璃,没有一块的形状和弯曲度是一样的。玻璃维护结构外,就是那22根飞扬的“丝带”了,平均每条长620米。每天晚上,22条“丝带”都会用霓虹点亮夜色,模拟演绎速滑健儿的激情澎湃,这正凝聚了另外一个赛场上,大国工匠永不止步,不断刷新自身纪录的伟大卓越。
丝带|揭秘“冰丝带”:为什么刚好有22条“丝带”?
文章插图
人与自然共生,充满智慧
“建筑可以融入设计师的时代思考。”郑方认为,“一座好的建筑,承载着转译时代思考的使命,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获得启迪。”
冰丝带承载的重要思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外,节能、环保也是冰丝带向自然表达谦逊的方式。
丝带|揭秘“冰丝带”:为什么刚好有22条“丝带”?
文章插图
· 工人在冰丝带施工现场。
设计冰丝带之初,郑方紧凑地安排场馆空间,压缩无效空间。“通过压缩场馆两侧的角度,进行下弯,冰丝带最终呈马鞍形,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与同样占地面积的大平顶场馆相比,这个优化设计节省了1/3的用电量。
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郑方说,今后的建筑一定是科技含量和智慧投入越来越高,用材和排放越来越少,这不仅是建筑学面对未来的方式,也是人类面对环境和气候的解答。正如2018年9月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考察北京赛区时所说:“北京正在筹办一届充满智慧的奥运会。”
在与郑方的对话中,李兴钢回忆起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的一件事。“我记得有一次参加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体育与休闲建筑工作年会时,那时2012年伦敦奥运会尚未举办,但场馆均已建成。会议上,英国的建筑师在介绍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伦敦碗)方案时和鸟巢进行了对比,认为鸟巢尺度过大并且不易改造,而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不仅尺度适宜而且可拆解,这才是发达国家在体育场馆设计方面的先进理念。我当时不服气地反驳:‘这是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状态的不同需求,不能简单地认为此方案就超越彼方案,什么才是真正的浪费还未可知。’”
后来的历史发展,无情地打了英国建筑师一记耳光,“鸟巢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场馆将被再次利用,其他冰上场馆的转化和利用也是如此。反而,原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所在的片区因奥运带来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奥运会结束后当地的场馆需求大大增加,过于强调临时性设计的伦敦碗反而不适应新的需求,需要重新建造一个永久性场馆。事与愿违,这恰恰成为了对自我理念的一种否定。”
在北京冬奥会周期,郑方也将自己14年前的设计作品水立方改造成冰壶比赛的冰立方。李兴钢对此高度评价:“2022年冬奥会对2008年旧场馆的再利用是一个真正伟大的策划和设计。从水立方到冰立方改造设计的价值一点都不亚于新建的冰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