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按照国人的老传统,当下头等大事,当属年货置办。即使在物质供给不怎么丰盛的年代,临到春节的年货“买买买”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开心事――团圆的乡情、特色的习俗以及热闹的买卖,让每一份年货,都洋溢着浓郁的年味。
现如今,国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年味似乎淡了。有人将其归咎于近两年一直未消停的疫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就地过年”,减少聚集,于是乎,回不去的故乡,聚不起的热闹,吃不到的特产,让年味少了乡情。然而也有人注意到,年味变淡其实并不是这两年才冒出来的新鲜话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货购买变成了例行公事般的日常购物。但对于已成为当下消费主力的“80后”“90后”来说,人们期待的是更具特色、更佳品质、更优体验的年货来承载这个时代的年味。
【 非遗产品|就地过年,在线上过足家乡“年味”】消费新时代,线上线下消费一体化、场景多元化等一系列特征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年味,不能只在传统商超、商街或集市中寻找,还应该试试更多人聚集的线上空间。
笔者在抖音中试着搜索“家乡年货”,看到的是黑龙江的稻花香米、福建的漳州龙眼干、新疆的和田大枣、上海的杏花楼松糕……来自天南海北的特产代表着各地的年货。在推荐搜索中,“过年买什么”“南北方年货差别有多大”“必备年货清单”……网友们自发地借助短视频内容推荐了自己心目中体现家乡味道的年货,这其中既有对特定美食制作方法的展现,也有对故乡风俗文化的展示,很难不唤起人们对故乡的回忆。
除了相对静态的短视频推荐以及年货商品展示,更为这个线上市场增添了一份春节喜庆氛围的,是年货直播。这些被称为“家乡年货推荐官”的直播主播们不遗余力的对家乡特产进行推介。“只有家乡人才最懂家乡味”――“推荐官”们用镜头向在外的游子们、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们展示年货背后的风土人情。在川妹子“川香秋月”的抖音中,一条煮腊味的视频收获12万点赞,同款麻辣香肠成了橱窗爆款;广州靓妹“芳芳一人食”用一碗碗汤水唤起广州人的味觉记忆,把花胶、元贝等年节必备滋补佳品送上众人的餐桌;在内蒙古大草原,达人“阿谣”介绍推荐散养牛羊肉;湖南乡间,达人“湘野红姐”分享香辣下饭的农家外婆菜;云南大山,达人“云南小花”则把水润爆汁的冰糖橙呈现在大家面前;“乡愁”沈丹用短视频和直播记录了手工制作的桂花酱全过程,让很多人知道了丹桂之乡――通过这些镜头记录、呈现的故事,网友们可以看见货品真实的产地和原生态的地道制作过程;通过主播的卖力推介以及与主播们的互动,网友们感受到不输于线下置办年货的热闹与喜庆。
这是抖音电商最近发起的“抖音好物年货节”活动,也是这个时代新购物体验的缩影。尤其是在春节这一对国人有着特殊意义的时刻,身在异地无法回家过年的人们,在平台上看着来自家乡的短视频和直播,从情感和实际需求出发,自然愿意选择在线上平台买一份家乡年货,陪伴自己。“家乡的年货可能平淡无奇,但吃不到就会格外想念”,而熟悉的家乡味最能解乡愁。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年货节期间,广西脆柿、连云港龙须菜、山东奶油富士黄苹果、陕西猕猴桃、四川耙耙柑等源头生鲜好物颇受欢迎。
当然,年味不只存在于味蕾里。凝聚着传统文化的非遗手工技艺也为人们带来不少年味。笔者在“匠心年货”专区,翻到了檀香扇、江南刺绣、苏州纱罗、汝瓷、缂丝制品、皮雕包、王星记扇、铜炉等多种非遗好物。这些非遗产品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展现在大众面前,令更多人开始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元素。非遗传承和手艺人通过短视频及直播分享传统技艺和文化故事,让大众对非遗产品的印象更加立体直观。而在短视频和直播的介绍下,这些非遗产品加速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像非遗夹江腐乳、手工麦芽糖、祥禾饽饽铺新春团圆礼盒、芡实糕礼盒、六道木手串等蕴含传统技艺的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丰富的各地特产、民俗非遗等多元化年货,加上直播、短视频、互动道具等多样化线上形式,营造这个时代的新春年味。有数据显示,在抖音这场为期16天的年货节活动中,共上线了31.9万款时令农货,生鲜类农特产销量同比增长420%。直播间累计时长达3171万小时,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达424亿次。抖音电商与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带动销售301.9万单地方好物。
- 传承|苗绣传承人石丽平: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
- 河北|活态展示 情景体验 乐享河北非遗
- 技艺|在0.3毫米的白银上“作画”!两代“非遗人”的传承
- 剪纸作品|非遗剪纸传承人痴迷剪纸30余年 希望留住地方文化
- 民俗文化|【图说故事】探访花灯手艺人 点亮非遗创新路
- 非遗课|湖北恩施:学校开“非遗课”传承民族文化
- 传承|小果核有大世界,核雕非遗传承人的电商“奇遇记”
- 调价|新茶饮赛道持续洗牌,喜茶全面下调产品价格
- 山西省|山西特色民间音乐守护者:传承音符里的非遗文化
- 社区|潍城区“非遗进社区 文化润万家”系列活动让群众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