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王晓璐和作为非遗传承人的母亲道安在成都的文殊坊开了一家银花丝店铺,让更多人接触并喜欢上这项非遗工艺。2020年疫情暴发后,店铺生意受到了影响,为了让银花丝非遗工作室和实体店继续经营下去,王晓璐开始尝试电商渠道,淘宝店在关键时刻成为“及时雨”。
在网红目的地开间小店铺,让非遗工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春节将至,王晓璐有些忙,她和工作室手艺人一直在加班加点,筹备银花丝商品。每年春节,成都当地人都有来文殊院上香祈福的风俗,届时文殊坊会特别热闹,客流量也大。虽然受疫情影响,不能确定今年春节的情况,但她还是决定提前准备,“毕竟我们手工制作产量有限,为了避免正月里缺货,尽可能花时间多备些货品,更何况网店渠道也需要备货,最近淘宝店铺的咨询量也比较多。”
文章插图
位于成都文殊坊的“道安银花丝”店铺。
王晓璐的“道安银花丝”店铺位于成都网红地标街区文殊坊。“道安”是王晓璐母亲的名字,她是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少数能够独立设计、制作,并掌握“无胎成型”等技术的银花丝匠人。据了解,银花丝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经专供宫廷贵族享用,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北京花丝镶嵌为代表,特点是“镀金、烧蓝、镶宝”;南派则恰恰相反,“不镀金、不烧蓝、不镶宝”,强调白银的造型和线条美感。道安传承的成都银花丝正是南派代表,与蜀绣、漆器、瓷胎竹编、蜀锦并称“成都五朵金花”。
2013年,成都在文殊坊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主题街”,特别邀请“道安银花丝”加入。起初,王晓璐的母亲并不太赞同,她于1999年从成都金银制品厂离职后,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银花丝工作室,接受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订单,并不想再投入精力经营门店。
但是王晓璐有自己的想法,“母亲制作的都是收藏级作品,一个银花丝摆件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价格往往是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起,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王晓璐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这项非遗工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高中毕业后,她报考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学校读书时就开始设计制作一些银花丝饰品并带到展会上,非常受欢迎。
文章插图
非遗传承人道安的银花丝作品。
文殊坊位于成都市中心,毗邻文殊院,已经成为网红旅游目的地。除了道安银花丝,蜀绣、蜀锦、漆器、竹编等非遗工艺也纷纷入驻。“与宽窄巷子、锦里不同,文殊坊的环境更为优雅,除了外地游客,本地居民也很喜欢来这里逛街,很多人本身就对非遗文化兴趣浓厚。”开店后,王晓璐发现,喜欢银花丝饰品的客人很多,“有的客人花几百块买了耳环项链,过段时间又来买更高级的收藏品,有的外地游客甚至专程慕名而来。”
店里没生意又不甘心解散工作室,决定在网上找出路
道安银花丝店面大概有40平方米,除了王晓璐制作的银花丝饰品,还有母亲道安的收藏品摆件和银丝画作品。王晓璐说,开业以来生意越来越好,2019年平均每月都能销售上百件,暑期或者节假日店铺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忙得过来。王晓璐也会从工作室赶来亲自帮忙,为客人讲解银花丝的工艺和制作过程。那时,她一边忙于设计新饰品,一边计划着再开设几家分店。
文章插图
银花丝手艺人王晓璐在工作。
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内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一向热闹的文殊坊也变得冷清起来,店铺有时候一连几天都不开张。“偶尔有客人进店,即使看上一件饰品,也会犹豫好久,不像前几年那么痛快地购买了。”那段时间,工作室的师傅精简了不少,店里仅留下一位员工,母亲道安非常焦虑。“我母亲不是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王晓璐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母亲当时有很多作品都是委托几个位于卧龙的商家代销,地震后很多店铺受损严重,有的老板至今失联。“当时的经济损失很大,但她依然坚强,决定从头开始,并培养了不少90后手艺人。”
“这次不一样,疫情会反复,但是银花丝作品的制作不能停滞,团队的薪水也要继续发放。”比如,以往每年暑期都是旅游旺季,去年7月文殊坊的客流量回升,那段时间店里的生意也恢复了60%左右,但是8月成都出现了本土确诊病例,文殊坊立刻又冷清下来。
- 传承|苗绣传承人石丽平: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
- 河北|活态展示 情景体验 乐享河北非遗
- 技艺|在0.3毫米的白银上“作画”!两代“非遗人”的传承
- 剪纸作品|非遗剪纸传承人痴迷剪纸30余年 希望留住地方文化
- 玉雕|甘肃玉雕手艺人“俏色”雕出翩舞飞天
- 民俗文化|【图说故事】探访花灯手艺人 点亮非遗创新路
- 非遗课|湖北恩施:学校开“非遗课”传承民族文化
- 传承|小果核有大世界,核雕非遗传承人的电商“奇遇记”
- 山西省|山西特色民间音乐守护者:传承音符里的非遗文化
- 社区|潍城区“非遗进社区 文化润万家”系列活动让群众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