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渐平和的心态中,他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诸多趣味。
春赏百花冬观雪,晓看天色暮看云。
那些生命中细小而珍贵的情感,被他重拾起来,在心底开出丰盛的浪漫。
晴天,他追随月桃花的香气,穿过山林草木,在洒满阳光的小河边上游荡。
雪天,他窝在屋里,想象着把雪花烤成冬日的情话,该是何等的幸福。
清修的这段日子,林清玄还喜欢上了苏轼。
那句著名的“人生有味是清欢”,被他奉为至理名言。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求心灵的品味。”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执念都放下,回归至纯至美的自我。
如此,才能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确幸,让灵魂变得更加充盈。
文章插图
1988年,林清玄准备下山了。
3年的积淀,让他对很多东西,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他依然保持着几乎一年一本的出书速度,只是落笔处,不见浮躁与潦草,更多的是深刻与平和。
在一次演讲中,林清玄巧妙地用拆字的方法,告诉大家自己这几年来的心得:
“我一直想弄清楚什么是‘觉悟’,后来我明白,‘觉’就是‘学习看见’,‘悟’是‘我的心’——所谓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
世间种种,如浮云过眼,但能看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现代人飞快的生活节奏,总会让人迷失在激烈的竞争,和盲目的攀比中。
但其实,人到了一定年纪,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关注内心。
就像弗吉尼亚?伍尔夫说的:
“不必形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你自己。”
迷茫的时候,不妨像林清玄一样,走慢一点,等自己的灵魂赶上来。
如此,才能从无知无觉的麻木中走出,看见自己有血有肉的内心。
文章插图
浮沉中,不忘本心
年少时,林清玄的母亲曾对林清玄说过一句话:
你写东西,心酸的少写一点,趣味的多写一点,人家要来读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面,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
如果读了你的文章以后,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这个文章就没有意义了。
母亲的话,林清玄一直谨记在心。
即使后来成了名震中外的大作家,他文字中流淌的脉脉温情,也从未改变。
对待失恋的人,他说:
“如果失恋,等不到冰雪尽溶的时候,就放一把大火把雪屋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对待内向的人,他说:
“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
对待失意的人,他说: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纷繁尘世中,他就像灵魂的摆渡人,用温暖的文字,抚慰无数受苦的灵魂。
曾经有一名杀手,在狱中读完了林清玄所有的书。
临刑前,他最后的心愿,就是见一见林清玄。
他对林清玄说:
“如果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人告诉我读书是这么好的事情,会让人这么感动,我一定不会成为杀手。”
那些散发着爱与悲悯的文字,让即使沾满罪孽的灵魂,也得到了最后的救赎。
文章插图
曾经,在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林清玄:
“你已经写了170多本书,还会接着写吗?”
林清玄回答:
“会。如果我下午会死,我会写到今天早上,如果明天会死,我会写到明天早上。”
先生就像自己笔下那个和时间赛跑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尽可能多的光和热,带给大家。
直到去世前一个月,林清玄还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名字就叫:《人生幸好有别离》。
现在看来,这多像一句谶语,预示着后来的别离。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突发心肌梗死,永远离开了世界。
去世前不久,他还给《人间世》中患病的小朋友写诗:
“屋里的小灯虽然熄灭了,但我不畏惧黑暗,因为,总有群星在天上。”
星河万里,人间远阔,这是先生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温柔。
如今,先生也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星。
但他温暖而有力的文字,依然在无数人心底奔流,生生不息。
余华曾说: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先生虽然走出了时间,但他用心熬煮出来的文字,仍然指引着无数人,找到自己的来路和归宿。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盐水|4种肉、菜直接用水洗当心越洗越脏!厨房老手都做错了
- 红炉|潍坊新华中学用“心”继承传统,以“爱”温暖冬日
- 文明|初始于心,长践于行——44中学寒假开展文明实践“五个一”活动
- 感染力|民进巴中市委会主委秦渊:用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凝心聚力
- 维生素c|吃动物内脏有害健康?能不能放心吃?真相来了
- 拔节而上 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 ·长图 | 协同发展
- 柳绵|苏东坡是如何一步一步寻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命归宿的?
- 蛋挞皮|蛋挞小点心
- 讲堂|地矿一院地勘中心道德讲堂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