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闻|契合时代发展所需 表达时代精神所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美术经典?如何打造更多美术经典?近年来,各大美术馆接连举办的馆藏精品展、名家回顾展,提供了有益启示。这些展览通过展示、剖析不同时期大家名家的艺术人生、艺术成就,再次将“笔墨当随时代”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引向当下。
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意味着美术工作者既不能自娱自乐,也不能“小打小闹”,而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深入思考美术如何契合时代发展所需、表达时代精神所向。回首20世纪中国美术史,徐悲鸿的奔马、潘天寿的花鸟、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的红色山水、王朝闻的革命历史题材雕塑、尹瘦石的民族英雄人物、古元的抗战版画等,都很好地回答了美术的时代命题。老一辈美术工作者在守正创新中,生动诠释民族精神,展现时代风貌,成就个人艺术风格。这些大家名家创新创造的动力,在于其“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使美术创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从而使作品有了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正是因为饱含浓厚的家国情怀,对时代生活的深切观察与体悟,激发了美术工作者艺术创新的灵感,使其笔墨之间生机勃发。像石鲁的艺术之路,紧密围绕“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展开,在传统文脉与时代生活间不断探索。透过《南泥湾途中》《东方欲晓》等美术作品,能够深切感受到画家丰富的生活体验以及艺术风貌的变化。吴冠中主张美术创作应如“风筝不断线”,这根“线”连着传统、紧系着时代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审美情感。对这一理念的践行,让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这些例子证明,艺术创新的种子不可能脱离时代生活的土壤而萌发。时代生活给予创作者的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构成其美术创作根本的动力。
自古以来,画家都不是时代的旁观者。他们追随时代步伐,提炼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升华成就时代精神气象。在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过程中,这种传统依然在延续。新的时代需求,促使美术工作者大胆革新,紧扣时代脉搏,形成新中国美术的特色,谱写新的时代华章。近年来,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繁荣发展,既增强了美术工作者唱响昂扬时代主旋律的责任感,也为美术工作者提出更多表现“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现实命题。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将目光转向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伟大的时代创造,自觉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特别是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创作了一批重温历史、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的美术作品,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图像,为培根铸魂贡献了力量。
新时代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角度而言,当下美术创作或许还不够丰富、艺术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作品未能真正实现与时代精神深度契合。比如有的创作虽然聚焦现实,但多是小题材、小情调;有的创作,虽然捕捉到时代的生活细节、发展趋势,但提炼升华不够,缺乏思想深度。当下,互联网传播促使艺术观念和艺术评价标准发生变化,美术工作者更需沉下心来,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创作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好作品。
王朝闻|契合时代发展所需 表达时代精神所向】时代在发展,美术工作者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其艺术创作才能葆有活力,才能以不同的风格和面貌,描绘丰富多彩的中国画卷。《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23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