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法治日报 责编:芃芃 2022-01-21 10:30:10
本报采访人员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杨轶男
又到了午饭时间,北京一建筑公司职工张洋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外卖软件,准备为自己挑选一份可口的饭菜。一份小炒肉加一份米饭总价22元;再加一份米饭总价升至25元,但按照“满25元减5元”的满减规则,最终只需要支付20元。
张洋自然要选择后者。点击支付,送餐上门,吃饱后,张洋把多余的那份米饭扔进了楼梯间的垃圾桶。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近年来,外卖行业迅速兴起,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为在外卖行业占领一席之地,不少外卖商家通过设置起送额度、优惠满减、半份菜等活动开展营销,吸引消费者。然而,《法治日报》采访人员在近日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这些活动背后却滋生着大量的餐饮浪费问题。
设置起送额度
不得已多点菜
“其实我也不想多点,点多了也浪费,但很多时候金额不够就不给配送。”张洋说着,打开手机向采访人员展示外卖平台上她经常光顾的几家店铺。从店铺公告中可以看到,商家设置的起送额度基本在20元上下,如果张洋所点的金额未达到要求,则无法下单。
张洋告诉采访人员,因为单位离家较远,加上单位不提供午餐,所以平时她都“叫外卖”,为了达到配送额度,经常不得不点了主餐后再加个鸡蛋或加根香肠,“饭量就这么大,浪费不可避免”。
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遇到过。
北京一传媒公司职员李月月深有同感地举例说:“前天,我在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14元的砂锅土豆粉,其实已经够吃了,但由于不满起送额度,只能又多点了一份6.6元的鸡排。结果鸡排咬了两口就扔了。”
根据受访者反映的情况,采访人员打开外卖平台随机挑选了10多家店铺发现,这些店铺基本都设置了起送额度,起送额度大多在15元至50元间,部分海鲜店铺的起送额度高达80元至158元。如果最终下单金额达不到起送额度,平台则显示“不满起送额度”,无法下单。
有一家店铺没有设置起送额度,但采访人员进行点餐时却发现,这不过是商家的套路——10元以下及折扣商品的简介中均注明“单点不送”的字样。倘若点两份折扣商品,第二份商品恢复原价,实际所付金额仍然为20元左右。
“花样套路实在是太多了,真是应了‘买家不如卖家精’这句老话。”经常点外卖的吉林长春市民周欣雨说,她还遇到过这样的套路——满20元起送,但店铺里的套餐价格都是19.9元,消费者不得不搭配其他食品才能下单。
“这无异于花钱买浪费。”周欣雨说。
各种优惠叠加
多点菜“划算”
“满25减5、35减10、45减15……”在外卖平台随意点开几家店铺,就能发现各种满减优惠。此外商家和平台还发布外卖红包、津贴优惠等各类优惠活动,有的优惠还能叠加,以此吸引消费者。
在张洋的办公桌上,放着很多瓶可乐。她笑言,这都是“叫外卖”时满减优惠得来的,比如点餐达到30元,发现满35元减10元,再点六七元一瓶的可乐,价格反而降到了27元。后来可乐太多她就点一些小吃,吃不完就只能扔了。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用满减优惠来吸引顾客,在外卖行业已是常规手段。商家一般会按照消费金额由低到高设置不同的优惠档位,买得越多,优惠幅度越大。正是在这种机制下,一些消费者难抵诱惑,加点了一些原本不必要的餐饮,浪费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北京一高校学生姚兰看来,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里面实际上只有浪费,压根没有“优惠”可言。
她举例说,她学校附近有一家煎饼店,到店里买一个煎饼价格8元,但在外卖平台上的定价为17元,然后店铺有各种满减优惠券和红包,买一份煎饼加两根烤肠的价格,竟然比一份煎饼加一根烤肠的价格还便宜,“反正算来算去,东西买多了,实际上价格一点不便宜,比去店里买贵多了”。
此外,采访人员在查看平台商家满减活动规则时发现,在选购商品时,商品实际价格后方会标注到手预估价格,如一家韩式外卖店内,一份肥牛泡菜汤和一份米饭定价41.8元,下方红色字体标注“到手预估27.8元”,在选购菜品页面下方黄色字体标注“再买11.2元,可再减6元”,并在括号内设置“去凑单”的提示。
点击“去凑单”后,页面中会显示店铺内价格相对较低的饮品或单加菜品,当再添加一份80克、标价12元的年糕时,总价格只增加4元。此时页面上黄色凑单提示更换为“再买32.2元,可再减7元”,直至选购到店家设置最高满减金额“满118减35”后,不再有新的凑单提示。
- 好做|晒武汉3口之家午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家人吃得香从不点外卖
- 外卖|真尴尬!英国女子情人节当天点印度外卖,不料收到火辣内衣
- 外卖|因为“莓”烦恼,平均6元一朵的草莓花束成新宠!顾客:好看又好吃
- 美团外卖|线上活动同步开展 北京消费季优惠可享“30分钟到家”
- 营养均衡|外卖怎么吃更健康?
- 徐汇|关注公众号才能点餐?徐汇出台全市首个餐饮行业“双指引”
- 点餐码|博主晒点餐码,被网友疯狂下单超300万!餐厅:有些菜已准备
- 点餐码|博主晒点餐码被网友下单123万,当事人:不是炒作,最终按实际消费结算
- 店铺|网红奶茶店:上海没一家正牌!仍有外卖店在售?真相是…
- 韭菜盒子|嘴馋就下单!韭菜盒子、糖饼、生煎等老字号传统小吃外卖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