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绿哈密百里风区

  赵金闪罗玉兄夫妇——护绿哈密百里风区(点赞新时代)

  深冬的戈壁滩 , 直到中午温度才会稍微高些 。 早上起来 , 罗玉兄熬一壶浓浓的奶茶 , 就着饢吃完早饭 , 开始房前屋後地忙活收拾 。

  到了12点多 , 她和丈夫裹上厚厚的军大衣 , 骑上摩托就出发开始每天的巡护了 。

  这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七角井村 , “百里风区”是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一年中接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刮大风 , 有时甚至可达12级 。

  这里也是荒漠植被恢复区 , 6万余亩胡杨、骆驼刺等荒漠植物安静生长 , 固住遍地沙砾 。

  在这里 , 赵金闪和罗玉兄夫妇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 。 他们夫妇都是哈密市伊州区林业和草原局的护林员 , 紮根东天山脚下 , 守护着这片绿 。

  每天20公里的巡护 , 工作倒不难 , 只需要看一下围栏有没有破损 , 有没有动物进入 , 有没有车辆或其他人类活动的痕迹 , 但恶劣的天气和道路条件却是最大的障碍 。 “这边刮风厉害得很 。 现在风太大林草局会通知我们不要出门 , 但以前天气预报和预警没有那麽及时 , 途中遇到大风 , 我们就只能躲在胡杨树後面或者在红柳丛里避一避 。 ”赵金闪说 。

  路只能勉强称得上是“路” 。 “>机车只能开上一段距离 , 後面的路程全需要步行 。 巡护完一段围栏後 , 再返回来骑上>机车去下一段围栏 。 ”赵金闪说 , 以前没有>机车 , 每天要在盐碱地里步行10公里 , 几天时间才能巡完全程 。 而一脚踩下去就会陷到脚踝的盐碱土层 , 像长出手一样拽住人们的脚 。

  地处荒漠中心 , 七角井村没有通信讯号 , 只有微弱的互联网讯号 。 微信几乎成了对外联络的唯一渠道 。 “七角井管护站下雪了 , 人员安全 , 一切正常”“由於下雪 , 讯号刚来 , 本周巡护四次 , 一切正常”“七角井刮大风 , 天气很冷”……只要条件允许 , 赵金闪和罗玉兄都会出现在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 , 拍下照片、传出讯息 。

  二三十年前 , 七角井村尚有五六百人 。 1995年 , 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 , 七角井村整村搬迁到200公里外的安置点 , 而不舍故土的赵金闪和罗玉兄留了下来 。 “从小在这里长大 , 没想过离开 。 ”罗玉兄说 。 後来 , 她了解到这里的植被可能需要管护 , “如果总要有人来看护 , 为什麽不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