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0日电(采访人员 上官云)“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时光匆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也如约而至。
大寒时气温很低,旧时,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使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临近农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文章插图
【 安德明|大寒习俗知多少:取冰藏冰 “大寒迎年”】资料图:一位女乘客坐在凝结出冰花的车窗旁,当日是大寒节气。中新社采访人员 孙昊声 摄准备迎接农历新年
大寒同小寒一样,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从时间上看,大寒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也就是说,大寒时气温很低,冰可以一直冻到水中央。
“大寒时,通常是进入‘四九’时节。古代,冬季农活比较少,人们发明了一些游戏,比如九九消寒图等等,来消磨时间。”安德明说。
上述“消寒图”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即染梅与填字。例如,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在饮食方面,作家刘一达曾表示,记忆中的老北京人喜欢在大寒前后吃冰柿子跟冻酸梨,“也会邀三五亲朋,围炉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素来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该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忙着为迎接农历新年做准备——腌腊肉、备年货,再添置些新衣服。
文章插图
资料图:晾晒的腊肉。 张爱平 摄“扫尘、贴年红等过年前的一些活动,它们出现的时间正好和大寒在时间段上有重叠之处。其形成和这个节气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丰富了大寒的文化内容。”安德明称。
二十四节气里的文化与常识
过去,根据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人们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在立春时“咬春”、也会在大寒时观赏梅花。
有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
此外,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养生常识,也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要求尊重自然,这在今天仍然适用。
“传统养生观念讲究‘秋收冬藏’,这也提醒人们,大寒时节到来,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冬天尤其要休养生息,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安德明表示。
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与节气相关的习俗,有的会得到加强,有的会渐渐淡化。同时,从一些迹象来看,新的习俗也可能会慢慢形成并日益普及,“而人们对新习俗的接纳,往往也是出自对大寒等节气文化符号的认可。”(完)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安全意识|吉首:峒河派出所开展“利剑护蕾”法制宣讲
- 安徽网|2021年度“最美岳西人”评选结果公示
- 柳绵|苏东坡是如何一步一步寻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命归宿的?
- 新闻记者|安徽省首家文化遗址检察工作站揭牌
- 投壶|投壶寄语!淳安这所学校这样迎亚运~
- 名酒|安徽这2大名酒,曾经红极一时,如今却已大不如前,越来越落寞
- 中国佛教|中国汉传佛教八大派之一三论宗祖庭,曾列入关中八景,西安草堂寺
- 特色美食|浙江淳安:传统美食助农增收
- 凌家滩遗址|安徽“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方案推出 支持明中都皇城城墙等联合申报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