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能否解开“416女团”背后的流量密码?能不能找出它的“破圈”规律,将戏曲普及、发展引向更深入的方向?它对今后的戏曲人才培养有何启示?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戏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议暨揭牌仪式上,近期走红的上戏“416女团”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国内众多戏曲文化领域的业界专家。他们分别从中心未来发展的方向、戏曲与科技的融合、协同创新机制、新剧目挖掘创作、实践演出、人才培养、理论总结、“中心”运行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新环境下戏曲文化传播等多方面提出了各自宝贵的建议。
“学校是出人才的地方,如何更细化地培养人才,是我们思考的命题,今天这个时代呼唤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们希望未来的艺术家从根开始就能得到很好的滋养。”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中心在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协同方面提出了建议。她希望中心成为上海又一展示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重要平台,能够在戏曲文化与艺术上守正创新,协同各戏曲剧种和院团资源共同发展。
文章插图
前不久,五位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00后”女生,凭借着用戏腔演绎的短视频歌曲快速走红全网,因为住在同一个宿舍,被称为“416女团”。她们发布日常学习京剧表演的练功、唱段,有时也在宿舍里展示京剧赶妆、戏服、扮相、手势,教网友分辨不同流派唱腔,并运用戏曲元素改编流行歌曲。仅一首《探窗》,在短视频平台上播放总量超过5000万,点赞量超过250万。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戏曲不是单纯的艺术,而是审美艺术的集大成者。今天,年轻人对戏曲的热爱正处在积极萌动的状态,戏曲界很多活动都得到年轻人的呼应,“416女团”的走红,反映了年轻人对戏曲新的渴望和要求。他表示,可以集中新锐力量,探索戏曲与其它艺术跨界融合的新样式,让新戏在传统老树之下开出新花,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来欣赏戏曲。
文章插图
知名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李东才认为,上海一直处在艺术文化创新的前沿,从“中心”的建立,包括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恰恰印证了上海始终站在中国文化艺术潮头的位置上。目前,在戏曲学院院长、上海市戏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佩红的带领下,中心正在精心创作程派京剧《穆桂英》(暂定名)。
李佩红告诉采访人员,剧目从改编之初就得到了京剧大师梅葆玖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剧目将去掉一些过场戏,强化穆桂英的巾帼英雄形象,结构更紧凑。在保留梅派精华及经典的唱段,对 “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信”、“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等主要唱段,以程派唱腔特色重新谱曲,展现中年穆桂英刚强豪放、凝重深沉的气质和豪情满怀的必胜心态。目前该剧仍在不断修改之中。
“戏曲协同创新中心能够花落上戏,既是我们的荣幸,更是一种责任,”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希望,上海市戏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能够“出人、出戏、出思想、出模式”,推动戏曲专业领域的新发展。中心建设对戏曲学院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将从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三大核心问题与方向展开探索。未来更多发挥好平台作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剧目,培养更多优秀戏曲人才。
剧照来源:上戏戏曲学院
作者:童薇菁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彦
【 协同|下一个“416女团”在哪里?上海戏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为出人出戏搭平台】*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